基于“古镇小导游”的小学口语交际的实践研究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二小学 杨 佳
我校从2015年开始推行“长虹课程”,力求将家乡的古镇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以此为契机,笔者挑选了“长虹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与六年级的口语交际联系起来,与年级组的教师们共同创设了“长虹话筒杯”等级赛,通过辩论赛、文艺会演、评选形象大使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让学生全面审视自己,在评价中了解自己,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该课程的实践研究凸显了催生社会课堂情境、打破时空限制、传承家乡文化三大亮点,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乐于接收评价,主动参与交流,将自己独特的想法大胆呈现出来。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片面。口语教学注重的表达能力,仅仅是发音吐字的流畅性、内容组织的合理性等,至于倾听、应对、情感和态度,包括体态语等非语言因素没有涉及。
2.教学针对性弱。忽略逻辑思维训练,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语言训练上缺乏对特定年龄段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
3.教学场景固化。课堂上“一对多”的评价单调、流于表面,侧重结果,仅凭教师一家之言,磨灭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路径与实践
按照口语交际的发展水平,我们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建立了以“长虹铜话筒”“长虹银话筒”“长虹金话筒”命名的依次选拔机制,每一位六年级学生都可通过班级海选,再参加年级组比赛。
1.“长虹铜话筒”评选
笔者利用晨间和午休时间,在班级内播放《古镇小导游》《塘栖风情》《丁山河风景区》等宣传片,在图书角放置《古韵塘栖》《余杭地方志》等书籍,拉开了活动序幕。
请班内报名参加的学生们拍摄3~5分钟的微视频,主题与家乡有关即可,全班学生在班队课上共同观看,根据内容的完整度、主题的契合度、讲话的生动性等方面,选出10位优秀制作者参加校内比赛。
经过年级组教师和家委会共同商议,本次活动以“桑梓情怀”为主题。学生在家乡方言、美食文化、名胜古迹三者中择其一进行演讲。通过两轮选拔,最终选出28位“长虹铜话筒”称号获得者。
2.“长虹银话筒”评选
“倾听和表达”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整合点,“长虹银话筒”评选以善于倾听、礼貌交流、团队协作、积极参与、敢于发表为前提,以能通过网络信息、书媒介质等渠道获取资料为补充条件,采用生活化的策略,以中队形式开展“社区服务宣传”“家乡采风掠影”“校园广播”等活动。
由笔者带队,在社区帮助下,约请余杭区作家协会主席胡建伟开设关于塘栖文化的讲座;学生们还阅读了丰国需的《吃在塘栖》和吕伟刚的《塘栖古园林寻踪》,并以“吃喝玩乐在塘栖”为主题,撰写了广播稿,在午休时段播出。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师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综合评价,15名学生被授予“长虹银话筒”称号。
3.“长虹金话筒”评选
“古镇小导游”作为“长虹金话筒”的核心活动,以余杭方志馆为口语实践基地,在馆长的建议下,根据学生的喜好,选定《风雅钱塘》和《水乡古韵》作为教材,制订定量阅读计划。学生们边阅读边做批注,多次进行集体讨论,对余杭的人文和历史有了初步认识。
学生分成两组,先以游客的身份正式参观方志馆。参观完毕,学生们聚集在地情研究中心讨论,思考站在导游的角度,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小导游”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讲解的语速和语调应该如何。学生们总结出很多细节,比如既要让游客听得清楚,又不能打扰其他团队;身体不能遮挡展品;针对游客的提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误导,不曲解,等等。
每周三下午的拓展课上,笔者播放纪录片《美丽中国》,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还对学生的演讲进行录播回放,“一对一”纠正改进。
在不断地练习中,“小导游”们进步神速。学生们手绘邀请函,影印分发给各个班级,全校师生成为“小导游”们接待的第一波游客。学生们与方志馆签订合作书,每周六下午1:00~5:00,“小导游”们以志愿者身份“上岗”,三人一组,轮流讲解,统一在休息室准备和休息。
每次活动结束,“小导游”们要做简短的心得汇报,邀请工作人员在席评价,并记录在自己的《导游实践手册》中。
三、取得的效果
随着“古镇小导游”活动的推进,学生们不论在待人接物上,还是在礼仪形态上都有了变化,越是在游客众多的情况下,“小导游”们越是侃侃而谈,落落大方。在接待老年游客的时候,学生特意用方言介绍;而当外国游客来到馆内参观时,学生选择了主题为“饮食文化”的第五展厅开讲,用浅易的英语讲解。面对突发状况,“小导游”们能够随机应变,有条不紊地处理,令人欣喜。
学期结束,“小导游”们共参加活动12次。结合出勤率、工作人员评价、领队教师评价、游客点赞数量,最终评选出12位“长虹金话筒”称号获得者,由校长和馆长为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们获得了大量口语交际的经验,并渐渐意识到:没有错误的表达,只有更好的表达;思考得越全面,话语的漏洞就越少。在课堂上,愿意袒露自己看法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善于分析,有理有据,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在其他需要表达的场合,学生们再也不会畏难怯场,再也不会“囊中羞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