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响应国家提出的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号召,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自身特点,搭建专业外语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广西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立机制研究”(2022ZJY2915)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维理念助力“三位一体”平台建设

    学院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的培养理念,紧紧围绕创造、创新、创业“三创”开展工作,形成了科普“乐中学”、科研“做中学”、竞赛“竞中学”、创业“练中学”的四维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孵化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竞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科基础平台建设

    基础平台配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外语学习软件实验室、语言实训室等各类专业教学场所,可用于创新创业培训和项目研发等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了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

    1.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学院构建了“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职业能力训练”的“四位一体”办学格局。专业基础课突出语言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与专业特色、行业需求相结合。学院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外语、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等多个交叉学科,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需求出发,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并在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中融入科研项目。校外专家进院授课,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经验。

    2.提供创新创业指导

    学院以学生为核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生特长确定孵化项目。学院建立了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高管、优秀青年创业者组成的导师队伍,负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辅导。学生参加历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有源于英语教学与研究、运用英语思维方式、为解决初中生英语学习困难而产生的软件开发项目,有以学院外语教学资源为依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教学项目,还有结合农村调研、对接社会需求、帮助农村产业发展的扶贫项目。

    3.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近三年,学院师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50余项。在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作品《华壮锦承》获省级金奖、国家铜奖,《智专宝》《@贺州艾志愿》获省级银奖;参加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省赛三等奖;参加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广西赛区,荣获广西特等奖1项;在2019年—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6项;参加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获一等奖1项;2019年—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立项10项、省级立项36项。

专业孵化平台建设

    学院打造语言文化传播平台。平台基地包括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教师技能实训室、传译实训室、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培训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平台等。依托外语优势,利用区域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平台以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下设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与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平台旨在打造语言文化实践目标,传承和弘扬语言文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外语学习环境,健全外语学习设备设施和软件;成立外语学会,通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双语主持人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提高专业能力;打造课内课外实践一体化课程,依托学校本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开设“本土民族文化翻译”课程,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南岭走廊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翻译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培育的项目“渡河公——广西风情式中国结”“广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自助刺绣加香工艺体验店”等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校外实践平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或职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或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以获取经济回报。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实践、中小学外语支教服务、到黄田镇帮扶村民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服务能力;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跨境贸易订制班”等校外实习项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孵化建设了“大学生支教及助学信息平台建设探索”“‘易沟通’APP”“农农情意”等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平台运行保障措施

    1.完善管理机制

    结合实际,出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管理制度,并为创业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空间、网点支持及相应的资金支持。

    2.加大经费投入

    为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网络等资源保障;设立专项启动基金,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

    3.健全激励机制

    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制度,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与学分置换、优秀等级评定结合起来。改革成绩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等级评定办法。等级评定分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践汇报、考试等几个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4.加强文化建设

    抓实践、重宣传、亮示范。开展各类比赛项目的演练,利用新媒体平台对赛事活动进行报道,对获奖项目的事迹进行上墙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学院顺应时代要求,建立了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我,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人格塑造的转变。

    (李佩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