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奇石界的“鞋子王”
□本报通讯员 吴 锋
2月20日,是鹿城职业技术学校开学第一天。这一天,学校教师们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物——该校校长王松亲笔签名的书籍《鞋石欣赏》。据了解,王松将他精心收藏的数百块鞋形奇石整理拍照,附上石头背后的故事,编写成《鞋石欣赏》结集出版。它是迄今为止全国少有的把奇石文化和鞋文化结合在一起的著作。翻开书本,可以感受到鞋石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一块鞋石背后都有故事
几天前,笔者在鹿城职校见到了王松和他编著的这本新书。
全书根据石头的形状、颜色等,分成形、质、色、纹、韵、巧六个部分。整本书中,王松共筛选出精品鞋石近两百块。每一块鞋石的照片都是王松指导摄影师选取最佳角度拍摄而成。为了呈现鞋石最完美的状态,王松利用业余时间,花了一个多月才完成拍摄工作。
王松说,这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讲好石头背后的故事。普通人看这块奇石只是觉得这块石头很像鞋子,而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鞋类职业教育、鞋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专业人士更要举一反三,善于广泛联想、巧妙引申,挖掘鞋子系列奇石的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生活观,积蓄正能量。
王松拿出一块酷似人脚的石头说道:“这块石头的颜色和人的肤色十分接近,但美中不足的是石头上有一个缺口,仿佛被刀划过一般。”一般人看到这样的石头可能觉得这块石头已经废了,但王松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给这块石头取了“削足适履”的名字。书中,王松着重讲述了“削足适履”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典故的由来,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书中像这样将鞋石和鞋子的成语、典故、历史演变等结合在一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对此,中华艺术鞋履文化收藏研究协会副主席武金轩评价说:“王松收藏的鞋石作品凝聚的是知识、是艺术、是文化、是传承,是永远也讲不完的美丽故事……”
将爱好与事业相结合
人世间,石有万千形态,我独爱你这一种……
王松坦言,收藏鞋石源自一次偶然的经历。有一次,他到甘肃旅行,当地盛产长江石,他意外捡到了多块鞋形石头。带回这些石头后,有朋友打趣他:“你在鞋类职校当校长,工作中就和鞋打交道,没想到出门在外,带回来的仍然是‘鞋子’,难不成真是天注定的?”
朋友的一句调侃之言,打开了王松鞋石收藏的大门。工作之余,王松最大的乐趣就是淘石头。每逢节假日他就去温州的古玩市场逛一逛,外出旅行时他必去当地的奇石交易市场或者河滩边捡石头。
慢慢地,王松收藏的精品鞋石越来越多,他也从收藏品中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独特魅力。在他看来,鞋石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鞋类设计师可以从鞋石的形状、质感、色泽、纹理、韵味等获得诸多启发,融入他们的创意灵感,为自身的设计服务。
作为鞋类专门化职校的掌门人,王松在教学中一直尝试将鞋文化引入课堂,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载体。随着收藏的鞋石越来越多,王松对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鞋石欣赏”这门课程逐渐在他的脑海中成型。
一年多前,鹿城职校开始开设“鞋石欣赏”选修课程,王松亲自担任任课教师,带领学生了解鞋革行业的核心文化,培养鞋文化的素养,增强艺术欣赏的眼光。
因为课程生动有趣,王松开设的这门选修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由于班额有限,很多学生无法体验鞋石的魅力。于是,王松萌发了出一本有关鞋石欣赏书籍的想法。王松觉得,教师对知识深入理解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再加工”也是创造的过程,对人类知识的传承很有贡献。
愿更多人了解鞋文化
新书的顺利出版,使得王松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王松说,自己和鞋文化打了10多年的交道,有感于中国鞋都鞋文化博物馆的衰落,温州作为中国鞋都有悠久的鞋文化底蕴,应该有一个宣传鞋文化的平台。他一直希冀着,能为宣传温州、宣传温州的鞋文化作一点微薄的贡献。
接下来,王松打算和温州市收藏陶瓷鞋的金永愉合作,在鹿城职校开设一个鞋文化展览馆。同时,他还将对温州的地域文化特别是鞋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计划编写一本关于鞋文化的校本教材,让鞋文化深入课堂。他说:“如果人们一提到鞋文化,就能想起温州,这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