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禁止用QQ、微信布置作业”要求的种种“解读”中—— 对作业来点“换位”思考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黄莉萍

“为什么不能在群里公布作业?孩子的作业,我当家长的有知情权!”

“作为教师,我实名支持。以后休息时间,再也不用应付微信群、QQ群了!”

“这不是信息技术社会教育的倒退吗?”

……

近日,一条教育部答复政协委员的函件引发了热议。教育部的答复内容为: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以下简称禁令)。

禁令一出,各大媒体和众多的自媒体在网络平台上掀起一波波热议。来自家长、教师、社会的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些用心的媒体甚至做了一次规模不小的社会调查。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反对的声音基本都是由于对教育部答复“歪读”而产生的。

教育部到底在禁什么?

“以前老师布置作业是这样的(出现黑板上教师板书作业内容或者家校联系册上学生抄写作业内容的图片);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老师布置作业,变成了这样的(出现QQ或微信群中教师布置作业的聊天记录截图)……”

这是教育部回复刚出炉时,各大网络平台及不少自媒体发布关于禁令的推文时用得最多的一个开场白。

“一看这,我就只记得‘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这一点了。实话说,凭空来这么一句,确实值得商榷。因此,禁令的完整内容、前因后果什么的完全没兴趣看了。”不少教师告诉记者,平时,他们会在群里告知家长当日作业的内容,而作业肯定是在课堂上直接布置给学生了。

怕学生忘记作业和希望家长监督、甚至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是教师们愿意通过手机微信和QQ再次发布(并非布置)作业内容的主要原因。

然而,教育部到底在禁什么?

根据教育部的官网消息: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曾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小学老师”“手机”“布置和提交”,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更多涉及的是小学教师通过手机平台布置需要学生甚至家长完成电子作业的事实。而广泛引起热议的禁令,正是教育部对此《提案》的回复,并非单独出台的政策文件。

“由于上学后一直有电子作业,孩子近视已达300度。”这位三年级小学生家长描述的事实并不是“孤例”。在我国,有45.7%的小学生被检出视力不良,中国学生近视率已高达88.5%。《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称,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

不良用眼姿势、运动时间过少、看电子产品屏幕时间过长,成为中国儿童近视的“三大杀手”。

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提出,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更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而我省一位省督学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在全省各校督查时发现,不少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作业甚至电子作业蔚然成风。“归根结底是为了超量布置作业,”他说,“这些通过网络平台布置的作业,并不算在学校布置的作业总量中。”

“电子作业老师无法批改,检阅的责任就推给了家长。”“孩子常常拿着手机偷偷玩游戏,做作业倒成了其次。”……采访中,不少家长对禁令拍手称快。而某地媒体就此发起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69%的参与者明确表示支持。

作业需要怎样的家校合作?

“自从书面作业老师会在群里发布后,我家孩子从不记作业内容。”

“记作业内容是孩子在校学习任务的一部分,不应该是家长的责任。”

……

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便是一些教师认为“合理”的行为——课堂上向学生布置好作业后,再在QQ、微信家长群里发布,依然被不少家长“否决”。

对此,衢州市柯城区礼贤小学教师蓝茜说,不支持教师通过QQ、微信等再一次发布作业内容。“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抄作业,更应锻炼自己养成自我安排作业的计划,加强学习责任心和时间观念。”

“家长完全可以通过传统的家校联系册上孩子记录的作业内容和教师的反馈情况,对自家孩子的作业情况进行了解和必要的监督。”湖州市月河小学一位教师认为,家校都应用好传统家校练习册中的家长留言和教师反馈版块,“不但能了解作业情况,而且对孩子在校情况也能得到及时了解”。

“对于少数容易忘记作业,或故意不做作业的学生,我们利用微信和QQ等主要还是以发通知为主,起到提醒家长的作用。”一些教师说。

“布置作业是给学生布置作业!”更多的教师认为,应把“写作业”这件事还给学生,有这样需要的家长也要明白,需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过于关注反而容易增加孩子对作业的厌烦情绪”。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责任大部分在于教师。江山市恒泰学校教师胡立勤认为,要让“减负”的思想深入到每名教师的内心,“应常常问自己‘我们该给学生布置怎样的作业’”。诸暨市暨南小学教师赵占云则认为,教师应探索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布置切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不同形式的作业,“要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在有意义的作业中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作业有效性的评估和研究,是教育部门、学校和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位从教30年的教师“一针见血”。

科技时代如何进行作业革命?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平时不布置书面作业,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巩固课堂知识。比如,有时我们会让孩子练习一下口头表达,围绕某一主题,通过App进行口头作文。”

语言的构建,在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位列第一。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语言构建素养中“说的能力”的锻炼,这位教师布置的“创新”作业,似乎非常值得肯定。

“我们学校的老师更多选择的是通过家庭音频录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诵、演讲、英语发音等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绍兴市鲁迅小学校长、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师王慧琴认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儿童的健康发展,“让孩子的身体、大脑动起来,眼睛尽量地得到休息”。

“如今,教育类平台、App的滥用,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省教育技术中心科研培训部主任郑少艾介绍,信息技术让教师们布置、批改、反馈作业更为方便,但很多教育App在内的网络平台并没有达到他们所宣传的水平,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和学生学习能力把握得并不尽如人意。“如果学校、教师不对此进行研究、甄别,只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郑少艾介绍,这也是去年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的初衷。

教师对信息平台上的教学、作业资源缺乏研究、甄别的现状,与以往的“传统的刚性作业多,大多作业却来自市场购买或网络下载等状况”颇为相似。

2018年,省教育厅教研室曾发布对3万名初中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开展的“学校作业与考试情况的在线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优质学校注重作业与学习者的适切性,增加的一般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弹性作业,较少采用刚性增加作业的做法;重视校本作业,教学质量越高的学校,教师改编作业的比例就越大;作业批改率高,教学质量越高的学校,越重视作业的批改……”

而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得到提升!”郑少艾认为。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此前,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就透露,今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改革思路中,就有研制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要实现‘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精准教学行动,需要教师们更多地关注课堂,认真地学习并研究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站在学生成长需要的角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从而解放学生。”郑少艾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不让学生“追跑”就可以?     下一篇:一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