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教师跟着团队一起成长 ——校本研讨课没人听,怎么办?(续)
yhglll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成长,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无论是对听课教师还是上课教师都大有裨益。
校本研讨课没人听,原因不外乎有三:其一是学校研讨氛围不够浓厚,不能吸引好学向上的教师;其二是学校规则制度对于研讨课部分有所遗漏,不能有效约束人性中的懒惰因子;其三是学校教师的压力太大,本就在连轴转的教师,对于可听可不听的校本研讨课,自然也就选择不听了。
解决这一现象,方法同样有三:其一是自上而下推动,积极组织各教研组参与多种平台的优质课展示,领导带头听课,及时参与研讨;其二是制定严谨的听课记录制度,规范听课、记录及研讨的流程,实现台账式积累;其三是科学打造学校课程及分工安排,给予每位教师以使命感和责任心。
MR靖安
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受老教师影响较大,老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则受制于学校教研制度与组织。
向阳花
校本研讨课一般是分学科分年级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小规模的研修活动,如果规模搞得过大,是会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因此,对于非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师,学校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大多是有空课的自愿参加;而对于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师,则要求人人参加,有课务冲突的,事先调好课。因此,如果按前述要求举行的校本教研,人不多也是正常的。
伊 人
校本研讨课应该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岂能说停就停的?没有人听课,就是没有安排好,是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员没有尽到职责。说重一点,是学校对于教科研工作不重视。如果这样,研讨课即使开展了也没有多大裨益。
陈宝国
教师自觉成长也是一个方面,如果一位教师抱着好学、感恩的心情去工作,那么即便没有别人的催促和监督,也能做好。
当然,学校还是要有一套管理机制,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每次记录出勤情况,期末将这些原始数据纳入考核,奖勤罚懒,树立好风气。当习惯都养成了,诸如听课之类的事就会自觉地去参与。
俞和军
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听来听去都是自己学校的课,上课风格比较熟悉,短时间也不可能有很大提升,大家都审美疲劳了。
3年前开始,我们学校对校本研修做了些改进,一节公开课针对一个课堂中的具体问题,利用网络研训平台,采用团队学习形式,构建五步研修模式。
第一步,线上预设。开课团队由3人组成:开课者、学科协作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各一人,提前一周在研修网“教学设计”栏目上传教学设计。
第二步,线下磨课。研修团队各成员提出修改建议,开课团队汲取同伴建议后修缮教学设计。
第三步,移动观评。研修团队各成员在录播教室现场听课,其他教师可以采用网上听课的形式,评课也在网上进行,课中课后均可评论。
第四步,智慧反思。要求开课者认真参考各位同伴的评课建议,两天内写出教学反思,一周内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上传研修网,供同伴参考。
第五步,数库整理。视频内容分3个部分:开课者说课、课堂实况、协作同伴点评,要求在3天内上传视频,便于让开课者自观课堂,以及其他教师上网观课。
葛永锋
校本公开课时,很少有教师参与听课,课后又不评课,开课教师感觉收获不大,难免提不起兴致,认为“公开课没什么意思”。假如这样的看法在校园中弥漫、传播,将会严重破坏“校本教研生态”。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如果开课教师、主持人、首席评课教师可以轮换,这样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每位教师均能熟悉校本研讨的环节,体验不同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锻炼了组织能力、演讲能力、评价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研能力,为在更高级别的活动中发言、作主题报告积累经验。
牛顿曾说:“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校本教研就是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长高长大”,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提能,形成又高又大的“巨人团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