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智”汇创新强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风劲潮涌正扬帆。在之江大地上,创新驱动、创新强省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包括“创新强省”在内的“四个强省”。去年4月,省长袁家军又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下决心大干科技创新,加快打造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率先建成创新强省。”

在这股创新浪潮中,高校以其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优势,立足地方、对接需求,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是成为加快推进创新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接产业需求培育人才

今年农历正月十一,浙江理工大学2018级硕士生蒋佳健就急着赶往新昌。他要去当地企业本发机电完成合股机的最后调试。在硕士学习期间,他要在新昌待上两年,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大量企业项目。

2016年,浙江理工大学与新昌共建了创新技术研究院,并搭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配备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前置到了企业一线,形成政府、学校和地方优势产业协同育人,探索出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对此教育部给予充分肯定,还专程来浙召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高校把目标瞄准到行业和企业一线。省教育厅也出台意见,鼓励各高校大胆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企业与研究生团队精准联姻机制,突出企业出题,研究生导师和团队解题,政府提供精准服务。

此外,我省还努力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关系,提高产业匹配度。2015年年底,全省启动了“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在最后立项的98个省一流学科(A类)中,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相关的学科有62个,占63.3%;而在省一流学科(B类)中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69.8%。同样,在“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和“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中,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都占据了立项建设专业数的半壁江山。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迅猛发展,相关行业人才缺口日渐扩大。对此,浙江高校用“新工科”积极接招。2017年,浙江正式启动“新工科”建设,发布有指引意义的行动倡议“浙八味”。去年4月,18个涉及浙江高校的项目被教育部列为国家“新工科”研究项目。与“新工科”一样蓬勃兴起的还有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一批快速崛起的高校智库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咨政建言等方面表现活跃。

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

“立普妥”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基础用药,但这种进口药却一直找不到更优的国产化技术。四处打听后,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工大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的牵头下,最终成功用生物催化的方法研制出新片剂“优力平”,且价格仅为“立普妥”的40%,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医保支出10亿余元。在浙江400多家制药企业中,有八成以上都与该中心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像这样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省一共分批认定了45家,涉及企事业单位数百家。其中,浙江大学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和浙工大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已被升格成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合作,省教育厅还特别启动了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迄今已认定20家,让“协同”覆盖得更加广泛。

教育厅还先后与地方政府、各类产业集聚区、高新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了14个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一大批高校通过深入园区,围绕企业需求,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浙江万德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打算进军一次性塑料制品市场,无奈行家难觅。在省教育厅“百博入企计划”的牵线下,公司和浙江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工学院教授李熹平帮助企业研发的新型材料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产品利用率高,新产品上市后,收益同比增长了30%。

在浙江,像这样积极搭建平台,促成高校与地方、企业成功“联姻”的案例还有很多。如:组织高校前往多个特色小镇开展科技对接、科技服务;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把各高校分散的科研仪器设备资源予以整合,为企业尤其是科技类初创企业提供服务;创设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机构——之江实验室,打造枢纽型创新基地等。

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矿”,但常常在成果转化时出现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合理评估机制、各方责权不清晰等问题。4年前,浙江启动了一项新的试点,为科技成果转化设“经纪人”。目前,全省共确定2批15所高校试点高校科技经纪人制度,一支懂技术、管理、经营和法律的科技经纪人队伍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试点高校浙工大,成为科技经纪人的教师倪洪杰明显感受到了制度带来的差别,“以前好的科研成果转化普遍靠教授‘一竿子到底’或个人营销。现在科技经纪人好比‘润滑剂’,游走在市场和高校之间”。开展该项试点以来,该校通过科技经纪人载体促成的到校横向经费8000余万元,占到全校横向经费的30%左右,同时促成地方研究院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一大批影响着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得以快速推向市场,如折流式超重力床已在全国及俄罗斯等地推广应用700余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转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