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回到大自然中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幼儿园 俞华萍

回想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天天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的家,房子周围有很多山坡、田埂、水塘、树林、竹林等。那些被称作“荒地”的地方,正是我们嬉戏玩耍的乐园。我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奔跑、野餐、捉迷藏。然而现在,高楼大厦让幼儿远离了泥土的芳香,小小围墙困住了幼儿成长的心灵。他们到大自然中去玩耍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习惯于人工或室内的环境。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自然缺失症”。

一个愿景

我们幼儿园有这样一个理想:让每一个幼儿都上过山、下过水、养过虫、刨过土……在幼儿园三年生活中,他们可以自由地穿梭在田地间、树林中、巷子内、溪滩上……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成为“山水达人”。

我们运用SWOT分析(竞争态势分析)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召集全体教师围绕地理环境、校舍与教学设备、课程与教学、幼儿、家长、社区资源、师资等七个方面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危机进行分析,召开座谈会,和高校专家、业内行家进行对话,面向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理性思考,提炼出我们的课程愿景:体验自然,愿于坚持;亲近自然,善于表达;玩转自然,乐于探究;对话自然,敢于创造。

两条路径

一、化自然资源为课程

课程实践之前,根据距离、安全性、资源特性等因素,对本地自然资源进行排摸调查和确认。根据可利用自然资源、幼儿园课程相关要求等,围绕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建构自然体验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实施区域不同,将课程体系分为室内、户外、野外三大课程群,并设计九种相应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即室内主题式探寻体验、领域式探究体验、村落式探索体验、户外乡趣式生存体验、田园式生活体验、乡土式生产体验、野外农耕式种养体验、野趣式游戏体验和原野式狂欢体验活动,引导儿童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玩转自然、对话自然,发展儿童的自然天性。

二、课程经由自然顺应儿童

1.青青“山之乐”——大山之子

幼儿天生是探险家,与其让他们在教室内观看自然图片,不如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带领幼儿走进林子,玩“摸大树”“听大树”“记录大树”“呼吸树”等游戏,或者在竹林“寻找竹笋宝宝”“烹制竹筒饭”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对山林的认识。

活动分中课程和小课程两大类。中课程家长共同参与,为期一周,每学年三个节:开锄节迎春,唤醒对土地、对劳动的尊重;十月秋高气爽,野趣节登山远足;成长节感恩,收获作物,感恩大地、感谢农民,珍惜粮食。利用收获的果实进行美食制作和分享,巧用各种自然之物如树叶等进行创作。

2.清清“水之乐”——嬉水顽童

樟溪河得天独厚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游戏平台。作为小课程的山水游戏,有身心健康类、观察探索类和艺术创作类等,在每月18日“亲自然日”里单独开展。根据体验对象不同,分为“草、景、艺、水、石、泥、林、巷”共八类游戏。

3.亲亲“土之乐”——泥地精灵

以幼儿园“自然农场”为主要基地,充分考虑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关注幼儿年龄及兴趣点,不断完善,形成系列化幼儿园种养系统活动方案集。在幼儿园三年生活学习中,每一位幼儿都能亲历“种三花、养三虫、挖三宝、摘三果”等活动,使幼儿亲临其境种和养,萌生亲近动植物的情感;亲自管理、亲睹变化,连续观察,用绘画等形式记录或表现,养成持之以恒的品质,提升责任感和动手能力。

4.馨馨“村之乐”——村落能人

自然材料和创造性游戏碰撞在一起,造就了“自然小镇”游戏。小镇有敲敲村、搭搭村等14个村落,这里就是一个小社会,幼儿是小公民,他们可以在不同村落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在玩乐中理解现实社会,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大成长

1.幼儿因体验而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多为隔代抚养,缺少父母陪伴教育,缺少同伴人际交往,大多表现为缺乏自信,不够大胆。课程实施以来,幼儿们在自然体验课程滋养下,成为乐探究、善表达、愿坚持、敢创造的“山水达人”。

2.教师因研究而成长。作为海曙区最偏远的乡镇幼儿园,业务骨干教师少,25%的教师为非专业教师,教龄在三年内的教师占比30%,缺少引领人。在课程实践中,农村教师们充分发挥纯朴、热情、踏实的品质,在关注儿童中促进专业提升,多名教师的教学实践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3.幼儿园因课程而成长。幼儿园突破“楼新人空”现象,以课程研究打响乡村幼儿园特色品牌,经《》《》《东南商报》等多家媒体的多次报道,引来广泛关注,使本园获得跨越式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