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校长陪餐背后的深意
□张玉胜
近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3月19日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从4月1日起开始执行。《规定》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3月20日《北京青年报》)
要求“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与学生一起进餐”的规定,实际上就是人们所称的“校长陪餐制”。从表面看,校长陪餐意在用校长以身试餐、风险共担的方式,倒逼学校重视食堂饭菜的质量,确保校园食品安全。而其背后的真意,则是进一步明确校长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一点,学校才能不折不扣地履好职、陪好餐,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关。
首先,必须明确陪餐的责任。校长陪餐制的关键,既在“餐”更在“陪”。也就是在亲口尝一尝的基础上,履行好对饭菜质地、数量、滋味等检查、监管、督导、记录的责任。陪餐的过程就是现场把关、实地调研和思索改进的过程。校长应当在与学生共同用餐的过程中,留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堵塞漏洞。同时,由于饮食安全是一个涉及食材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诸多环节的制作链条。因此,校长的陪餐责任就不能仅仅止于末端的吃,而应当延伸到后厨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其次,陪餐是走近学生、联系学生的平台。学校食堂的主体是学生,食堂饭菜的质量如何,不仅关乎校园的食品安全,还关乎学生饮食的营养均衡。由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饮食习惯、营养需求不完全相同。因此,校长陪餐不能只顾个人的要求与感受,应当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这就要求陪餐者必须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健康需要、营养需求等的学习与研究,懂些营养知识和饮食科学。这不但可以提高品鉴能力,而且有助于借此对学生进行饮食常识的普及及勤俭节约习惯的教育引导。同时对矫正学生偏食和浪费的不良习惯,不无裨益。
当然,校长陪餐制的生命力在于如何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践行。鉴于学校与学校食堂往往存有利益关联,有网友质疑这一制度是否会形同虚设,沦为“自己监督自己”。这就需要用相关的配套举措对校长陪餐制加以监管,以防其走过场。比如,公示校长陪餐的相关信息,接受教师、学生的监督;认真做好陪餐记录,定期通报陪餐制度落实情况和监管改进效果;由家长代表对学校后厨实施不定期的检查、咨询,让家长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和监督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