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问促欣赏 以欣赏促思考 ——小学高段音乐欣赏课堂的提问艺术探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华市江滨小学 范琼艳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可深入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们更准确地把握学习重难点,在课堂氛围提升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高段音乐欣赏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目的不清晰

提问清晰、明确是提问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尚未娴熟地掌握提问的艺术,没有达成这一目标,反而干扰了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节奏。

小学高段音乐欣赏课堂中提问目的不清晰、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过于宽泛,导致学生们不知道应如何作答。比如“大家觉得刚刚欣赏到的乐曲是如何表现的呢?”或者“你们觉得刚才的乐曲情绪怎么样?”对于某些蕴含着不同情感因素的乐曲,这样提问会让学生无从回答。

2.提问难度过低

在应用提问教学法时,不同年级设置的难度应有所区别。然而,部分音乐教师未能遵循此原则,导致在小学高段音乐欣赏课堂中的提问难度过低,绝大多数学生觉得问题没有挑战性而缺乏应答的兴奋度。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所展示的是什么?”“你们觉得刚才的歌曲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歌曲好吗?”诸如此类的习惯性提问应该尽可能在小学高段音乐欣赏教学时避免。

3.提问方法过于单一

提问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教学方法,然则,部分教师提问的方式、语气、节奏千篇一律,通常采取“一问一答”或“集体问答”的方式,这都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在欣赏《乒乓变奏曲》时,笔者在课堂上采取了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想象所听到的音乐情绪,有的在纸上画旋律线,有的采用肢体语言,还有的干脆直接跟着哼上了。聆听完后,笔者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学生们的汇总相当精彩。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关系变得融洽,学生们自然学得不亦乐乎。

4.前后提问缺乏关联性

一堂完整的音乐欣赏课,是前后呼应的整体性课堂。因此,在应用提问教学法时,也要求前后提问有所关联。但部分教师抛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一等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答案后,便紧接着将教学内容转移到另外一个主题上,造成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降低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提升小学高段音乐欣赏课堂提问艺术性的办法

1.设置课堂提问情境

由于教师提问方法过于单一,造成课堂氛围沉闷,是音乐欣赏课堂提问环节最突出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积极创设课堂提问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们融入到音乐欣赏中。

以《春雨》为例,笔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与教材中“播春景”有关的素材,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适时地抛出问题,于是美好的词语喷涌而出,使课堂迸发出盎然的春意。

2.课堂提问循序渐进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课堂提问也应如此,否则部分学生在学期初就遇上困难,慢慢地丧失了音乐欣赏的信心与积极性。针对此情况,我从两个方面践行提问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方面,笔者遵循不同年龄段提问难度有所差异的提问教学原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更多关注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探讨音乐剧的专业知识;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提问内容已进入音乐情感的表达等更深层次。

另一方面,随着学期学习内容的不断推进,提问的难度也不断深入。比如,对四年级上学期提问的内容局限于变音记号的基础性教学内容,而到了下学期,则开始应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并加入提问。

3.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小学日常教学活动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推动了音乐欣赏课堂提问教学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课堂问题都是通过教师的口吻进行提问的,而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提问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同时,传统课堂提问更多地局限于教学内容本身。而微课等教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课外内容进入到提问中。比如,教授《我们大家跳起来》时,笔者根据之前录制的教学微课,播放古典音乐《小步舞曲》,并向学生们提出相关问题点,突破了教学的时空约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