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提升优势集成从专业走向品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总校) 翁静芳

小学集团化办学在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要做到“轻负高质”,理应在课程改革、社团建设等领域不懈地探索与努力。笔者认为,更应站在团队整体管理的视角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这既能提升教师素养,又能使学科间的发展趋向平衡,更能使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为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行动保障。

一、优化组合,促使团队紧密充满力量

1.实行优化组合。集团可实行全员聘任制,打通各学校之间的教师聘任关系。进行年级组、校区之间的搭配安排,不仅关注教师的业务知识优势,还考虑将教师的非业务知识优势,如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巧解矛盾的能力等多方面优势进行组合,促成优势发展的最大化,促进团队整体推进。

2.推进互助发展。学校关注教师团队的建设,通过政策、制度倾向等方法,使教师的发展与团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当教师个体的教学遭受挫折时,教研组(横向)可以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专业上的引领;当教师做事遇阻时,校区间(纵向)可用优势互助、互补的方式,帮助教师消除独立作战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共同体学习中,教师(网状)可以通过网络、活动等方式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学习、讨论,在交流中相互启发。

集团教学管理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对接,每学期由集团中心教研组长牵头本学期的协同教研活动,原则上语文、数学组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其他学科以协同教研为主,校区教研为辅。围绕集团课程规划课题,通过同课异构、案例交流、课堂展示、专家引领等方式,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二、团队推进,促进团队合作稳步向前

1.实施群体创优。年级组师德创优活动,通过每月自评、互评等活动,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形成“我优促组优,组优我更优”的群体创优的浓厚氛围和积极上进的良好势态。

在教学质量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上,以团队的形式,“在集体中、通过集体”的力量给予鼓励和鼓劲。集团通过听课、评课、备课、批改等形式,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常规,统一集团教学质量标准,抓典型,树榜样。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校本培训时间晒作业、谈经验,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集团实施特色教研组的优势学科评价,以实现组内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共为一体、团队培育、整体推进。

2.实施互动合作。学校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主动性,实现资源共享。如在个人自主备课基础上,形成集体互动式“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模式,再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动—实践演练—自我反思”模式深化教研活动。教研组注重生本课堂的探索与研究,实践“教简学丰”。

3.倡导优势互补。将分散于各校区、年级组、教研组中的优势资源加以聚合,形成特定的团队组合,促进骨干教师在新的平台上交流、提升,同时让优质资源在集团内流动起来。如集团每学期举行不同教龄段的教学评比、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三、互动引领,推动团队协作整体提升

1.实施线块管理。集团办学管理模式既有分线管理,又有校区块状管理,两者结合,着力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与评价,中层部门逐步过渡到独立开展部门工作。集团还可推出中层轮岗、干部多岗位锻炼、跨校区师徒结对等制度。

2.实施循环互动。竞争、合作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能使各校区之间的潜能和特色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学校每年开展教研组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亮相课,优质师资动态整合、交叉影响。学习资源循环利用,发挥校本研修、教师培养的辐射作用。比如老校区在综合实践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实例,就让其通过视频、教研等形式在其他各校区进行宣讲。

校区之间进行对抗赛、联谊赛等活动,增进集团各校区师生之间的友情,让优质学生资源也互动起来。

3.实施兼容互助。集团办学背景下,往往会出现新学校教师相对老学校人数少、任教年级多、跨学科兼课多,技能课教师校区间兼课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实施兼容互助,顺势利导,尝试跨学科的综合式教研,让教师在新组建的团队中打破学科封闭状态,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对教师拓宽眼界,提升综合素养有极大的帮助。

四、多元导向,彰显团队优势发挥异彩

1.实施特色评选。集团实施名师创优工程——“星级教师”“优秀班主任”“特色教育工作者”等评选,多维度发展性地进行教师评价。每学年教师自主申报,特色评选,激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驱力。

2.倡导项目合作。由于集团各校区的增设,尤其在绩效工资实施背景下,学校实行教学、特色、专业等项目合作,鼓励有专长、特色的教师进行项目承包,如在体育、美术、运动会等项目中,各校大胆实施项目整合。

3.坚守人本评价。

(1)捆绑评价,实现“我有组优”

学习共同体形成合作形式的社会参与,每个学习者都发挥一定的作用,即团体与个人、小组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展多渠道沟通。团体的共同研究离不开积极分子的带动,个人与团体研究形成互动,在团体研究中突破。教师的个人业绩与教研组活动实效以捆绑的方式进行评价。

(2)发展评价,实现“我优组强”

健全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将教师业绩发展与教师民主评议结合。如:结合集团“温故知新周”活动,密切关注教师教育教学动态发展,通过“晒教案”“展特长”等形式,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长,又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动态,激励其在专业上不断成长进步。

(3)团队评价,实现“我精组盛”

集团中心FTP、校园网等集中了各校区的共享资源,及时传递和交流优质信息。如:零起点背景下,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可由集团某校区制作微课,与其他校区共享;德育课程三字经的开发如何与一日常规紧密结合,可将某校区的金点子“晒一晒”;学分制评价的落实,由学科备课组长牵头,集各校区教师的智慧进行集体研讨。

在团队评价中,将组内成员关系融洽度、集体凝聚度、献计献策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鼓励组员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敢于尝试,善于创新,为教研创造良好氛围。

(4)定位评价,实现“我强组更强”

关注差异发展,更关注组际间的发展平衡,将校区内部各教研组学科发展、教学质量进行同位比较,集团各校区、同区各学校进行比较。质量和效益最终都表现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水平。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