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多点美的教育
□ 武怡晗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日前,在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的校园里,学生们围坐在墨池边芬芳的海棠花下,举行一年一度的“海棠飞花令”。
“学校地处海塘村,海棠也是校花,举行关于‘花’的诗会,希望能在孩子们心间播撒美的烙印。”该校教师黄丹丽说。为了让学生们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更好的美育熏陶,学校开设书法、七彩编织、五谷画、地方戏曲等课程,举办“我是小小歌唱家”“婺剧我来唱”等各式活动,为孩子提供学习发展平台。不久前,学校还在金华市艺术(美术)特色学校展评中获得学生作品展优秀组织奖。
和这所村小一样,近年来,我省不少乡村小学结合自身资源,探索加强美育的路径和载体。但受地域、师资等方面的影响,乡村美育仍是我省农村教育的短板。
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大会提出,要把美育作为刚性需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如何让美丽乡村多点美的教育?记者近日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乡村中小学教师,了解他们对于乡村美育建设的期许。
要“文化认同”,也要“文化自信”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马良曾对杭州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项关于美育的调研,在淳安、建德等地的留守儿童中,“隔代抚养”占比最高,达到47.2%,还有12.4%的孩子自己独立生活。乡村儿童渴望得到社会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表现度比非留守儿童更高。
“从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家长都能意识到教的重要性,但对心理、品德、兴趣特长、美育等关注较少,甚至不关注,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马良说,最值得注意的是,调研对象未来的职业理想第一名是“电影电视明星”,这也说明优质的乡村美育文化营造迫在眉睫。
乡村学校,需要怎么样的美育?马良建议,乡村学校要有文化认同,走“本土化”路线,不是说只有弹钢琴、听音乐会才叫作美育。不能凭借固有的美育认知,来排挤乡村原有的美育资源。要通过美育,发掘学生发现美的潜能,培养他们对生命美的理解,对自然美的理解。
“结合特有的乡土文化开展教育,深化孩子们对家乡的认同感,这是乡村美育的着力点。”建德市李家中心小学教师李月凤说,孩子们最起码的乡情认同都逐渐在被弱化,“跳出农门”扑向城市的怀抱,成为很多孩子坚定的信念和渴求。为了留住乡情,该校利用所在村非遗文化“李家断龙”,复原断龙造型、编排舞龙操,加入了龙打滚等观赏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动作,形成了班班有队伍,人人都参与的舞龙特色。该校的舞龙还成为去年杭州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的开场节目。
金华市教科所副所长叶鑫军表示,这些年,我省大力推进五水共治、美好乡村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观感受家乡建设,拓宽生活阅历,培养家国情怀。他说:“乡村美育更不能游离学校实际环境,要有文化自信,这样的美育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要主动挖掘,更要资源整合
“浙江传统曲艺、手工艺等民间艺术资源,是乡村学校美育的‘富矿’,学校要主动挖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主任王其全建议,乡村学校可以结合非遗进校园等途径,把传承人请到课堂上来,把精妙的传统工艺、技艺带到课堂当中,鼓励专业教师和传承人对接。此外,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等形式,走进当地非遗展示馆,解决学校教学空间、时间和师资不足的问题。
以温州市为例,该市结合地方历史、风俗、方言等文化,开发瓯窑、米塑、蛋画、鼓词、脸谱等100多种非遗文化课程,并将细纹刻纸、瓯剧童承、平阳木偶戏等打造成国家级或省级非遗精品课程,建立10个省级传承教学基地和23个市级传承教学基地,在近百所中小学校园开辟传统文化教育园地。探索学科跨界整合的非遗教师培训模式,开发“传统美术”等教师培训项目,邀请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永嘉昆剧等近20个项目的非遗专家、传人为教师授课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美育水平。
“美育并非一定要形成课程体系,也可以是灵动的体验活动。”叶鑫军说,金华市婺城区推出了“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活动,立足已建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校村结对,让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乡土资源成为德育素材,也为美育提供一方平台。“除了走出去,农村学校可在校内建设农耕园、博物馆、手工课堂等开放性的校内资源,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作为首批47所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之一,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心小学是唯一的海岛农村小学。每周五的拓展课上,悠扬的琴声、翩翩的舞姿、精美的书画、精彩的表演、动听的和声,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氛围中。学校教务处主任柯娜说,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激发教师多方位拓展教学思路,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同时,鼓励动员家长参与艺术课程建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黄智琦曾走遍我省乡村,参与我省《我们的村晚》节目选拔。选拔结束后许久,他仍记得孩子们热情的眼神。他建议,学校可以利用搭建小舞台或借用村文化礼堂等社会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美育成果的大舞台。
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我省不少高校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有效促进美育发展。近年来,中国美院依托该校“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在全国2万余个乡村建立线上美育服务点,推出的线上美育课程惠及了3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