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校评”,吹动一池春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4-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张乐琼

不久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师蔡菊琴带着学生参加市里的创新创业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算得上是一项不小的突破,而去年作为专业课教师的她还被学校评聘上高级教师。

在原先探索把一级教师及以下职称的评审权下放给学校的基础上,去年我省又开展了高级教师及以下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并在30所中小学校进行试点。省教育厅最新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里,有17所试点学校获得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自主评聘权,评聘高级教师61名、一级教师79名;13所学校取得了高级教师推荐权和一级教师自主评聘权,完成了56名高级教师的推荐工作,自主评聘一级教师99名。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选修课开设情况、教学技能比赛、学生满意率测评、支教和农村任教表现等,都被宁波效实中学纳入了职称评审标准。与此同时,学校还淡化了论文和课题等方面的要求,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只要求一篇公开发表或荣获宁波市二等奖、县一等奖以上的论文;在满分150分的评审指标中,论文只占了20分。该校负责人事工作的楼志玲告诉记者,“以往拿到市里参评,要求2篇论文都要够上级别,参评比重更重”。

学科竞赛是杭州第二中学的一大办学特色。因此,在制订评聘实施方案时,学校注意到了那些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给予参与学科竞赛辅导的主教练和教练在工作量、班主任龄折算方面适当的倾斜。学校负责人表示,这些教师压力大、目标高、课外工作量多、学生管理任务重,而量身定制的评聘方案更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学校特色。

“实现教师职称评、聘、用主体一致,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更好地发挥了职称评聘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了教师们的活力。”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陈钦林说,试点学校反复商榷制定的评价标准更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好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了重师德、重业绩、重能力的政策导向。

从省评、市评,到如今的“校评”,随着高级职称评聘权力的逐级下放,意味着学校不再只充当推荐申请人的角色,已经站到了跑道上成为一名裁判。为让评聘过程更公平、公正、透明,让所有教师心服口服,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听取了不同学科、年龄层教师的意见,来完善职称评聘办法。

而绍兴中专在评审过程中,由学校纪委组织民主党派人士、教师代表作为群众监督员进行全场全过程监督,还邀请了驻局纪检组成员到场指导;绍兴市第一中学和阳明中学等则组建了评聘委员会,隐去评聘申请人的姓名、学科,以序号代替,由委员会成员盲评表决通过……

虽然落评了高级教师职称,但阳明中学教师吴益妃却不觉得有多大遗憾。因为评审专家就是学校的同事和领导,她在第一时间就获得了对自己优缺点的反馈。吴益妃直言,对自己帮助很大,知道以往欠缺精品课的打磨,接下来努力的方向非常明确了。这也是陈钦林很看重的一点,他说:“及时、直接的反馈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而这正是职评工作权限下放的根本追求。”

职称“校评”,搅动了试点学校的一池春水。阳明中学校长周新建告诉记者,评聘改革给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比如,之前教师当班主任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利用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将承担班主任等学校重烦难的工作列入聘任条件,一下子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另外,评聘改革打破了论资排辈,那些年纪大的教师也不敢放松要求。

当然,改革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部分学校高级教师已满岗甚至严重超岗,这对后续自主评聘是一个严峻挑战,需要建立教师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另外,评审时统一的评审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参评教师在尺度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

陈钦林说,下一步要继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再推荐一批管理规范、规模较大、想改敢改能改的学校开展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逐步形成评价科学、导向正确、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以进一步加强我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