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职院:“融”出职教发展新天地
□ 汪 恒
几乎每一个来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人,都会注意到学校正门口各式各样的特色学院招牌。“友嘉机电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青年汽车学院……”在杭职院,一共有9个这样的校企共同体。工作日的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人员中,企业员工会占到30%左右。他们大多来自合作企业,同时担任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在这所学校的发展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在校长贾文胜看来,10多年来学校坚持融入行业企业开门办学,已经为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厘清校企合作的层层关系
校企合作并非一蹴而就。贾文胜还记得11年前去企业洽谈校企合作时“碰壁”的经历。当时,企业老总听说校方的来意后,反问道:“你们所说的校企合作,无非是五件事,一是钱,二是人,三是设备,四是解决学生实习,五是接纳学生就业。可是,其中哪一件是对企业有利的呢?”问题一针见血,但也让贾文胜和他的同事有如梦初醒的感觉。
大家回去后立刻展开了头脑风暴。“换位思考”是学校在校企合作这件事上学到的第一课。“校企合作要讲究双赢,并且要以他赢为律。要想合作得好,就要让企业‘有利可图’。那种输血式的合作是难以持久的。”贾文胜告诉记者。
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不同,校企合作中如何判断与取舍?贾文胜认为,对职业院校来说,达成育人目的是“大义”,师资、教学场所等的共建共享是“小利”。“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要有更高的格局,学会用‘小利’谋‘大义’。”
2008年,学校和机床生产企业友嘉实业集团合作,以校企共同体的形式共建了友嘉机电学院。企业“进来”之后,厘清校方和企方的权责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当时双方确定的合作模式被称为“企业主体、学校主导”。一方面,让企业在“用什么资源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学校遵循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经过多年探索,杭职院的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畅通。其中,“校企共同体”模式被多所高职院校借鉴,还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去年,友嘉机电学院迎来了10周年院庆。双方又签署新约,商定继续合作。不仅如此,企业还向学校捐赠了1000万元,用以支持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不断深入
浅层化、表面化是高校在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时常会碰到的问题。在杭职院的摸索过程中,合作的深化、更多资源的调动与协作其实都有章可循。
人才培养的合作是很多职业院校走上校企合作之路后的第一步。友嘉机电学院的设立也不例外。“当时的契机之一,就是企业希望能多培养会操作公司机床产品的人才,满足自身和企业客户的需要。”友嘉机电学院副院长郭伟刚告诉记者。在校企共同体中,有企业参与的理事会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解决了他们的人才需求。同时,企业反映的意见也往往代表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用人市场。
“共同培养人还是比较浅层次的。如果能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就能把合作推向深入。”郭伟刚认为。学院因此成立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把行业上下游企业一起拉进来,大家优势互补,共同解决设备研发和改造的难题。在学校和达利有限公司共建的达利女装学院,设立了“校中厂”和“厂中校”。学校教师和企业设计开发人员深入沟通,共同解决产品开发中的问题。
同时,校企合作也并非局限于一对一的封闭式关系。“立足一家企业,面向整个行业”是达利女装学院专业群建设的原则。结合电梯制造行业的特点,该校特种设备学院采取了行校合作的形式,学院由杭职院与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共同组建。同时,学院又与多家大型电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两年,特种设备学院开始尝试“校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和西部职业院校合作,选拔学生,为电梯企业拓展西部地区业务培养专业人才。此举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起到了精准扶贫的作用。
给教学带来“红利”
尽管成立只有3年多,杭职院的特种设备学院却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电梯实训基地。这里的电梯等设备均由企业提供,并且会及时换新。秘密何在?“对职业教育来说,教的设备很重要。如果用淘汰过时的设备教学,会造成一种‘教得越好,越耽误学生’的局面。单凭学校一己之力解决设备采购问题,很难保证一直跟上业界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贾文胜介绍。通过校企合作的共建原则,学校的实训基地不仅用于学生教学,同时也会被企业用作员工培训、客户培训等,利用率很高。“企业把它作为展示自身形象和最新产品的平台。因此,新一代的产品能够源源不断地更换过来。”特种设备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旭说。
除了教学设备,专业发展上也有了新的面貌。比如达利女装学院实施了双专业负责人制,校方的专业负责人有了技术专家或高管作后盾,专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了。“企业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意见,比如曾帮我们发现了一些和真实生产管理流程不符合的教学内容。”达利女装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小飞告诉记者。同时,达利女装学院的实践类课程一半以上来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或真实项目。“这些作业学生做起来,更有目的性,也更容易带来成就感。” 服装设计专业负责人章鸥雁说。
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大大扩充了学校的教学力量。常驻在友嘉机电学院的企业方兼职教师有20名左右。院长助理吴世东有10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不仅参与各类课程教学,而且指导学生实训和毕业设计、技能大赛等。“平时就在学校‘坐班’,上课非常方便。”吴世东说。据了解,友嘉机电学院的兼职教师库共有兼职教师100名,是本学院专职教师的2倍。同时,本校年轻教师锻炼的机会也多了。“老师们从企业回来后,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实用,科研能力也提升得很快。”章鸥雁告诉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