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平等观”刍议
□绍兴市上虞区百官小学 连秀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这一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以教定学”教学模式和“传道授业”教师角色权威的挑战。可以说,“平等对话”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还几乎要令教师进入脱胎换骨的蜕变,其艰难性不言而喻。
但在新课程实践中,“师生平等”往往停留于理论层次上“议而不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或口喊着“平等”,实则上演着“教师中心”这一角色;或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过度地使用赏识教育。
平等,意味着教师“蹲下身子”
童真,是进入师生平等世界的通行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
教师要“蹲下身子”,让心灵和学生同岁同步,分享学生的感情和想法,尝试着和学生交流、协商,从而建立一个接纳、支持、宽容的课堂。
笔者深有体会。在教学“拔河”的“拔”时,我提醒学生,千万不要把它写成“拨”。可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总有学生把“拔河”写成“拨河”。我大为光火:“天下再也没有比你们更笨的学生,一个字教那么多遍,还是写错!”
全班学生齐刷刷地低下头。我长叹一口气后,正准备转身想把“拔”和“拨”写在黑板上时,隐隐约约地听到底下的嘀咕声:“一个字教那么多遍,我们还写错,是你笨!”
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在刹那间凝固住,追逐着学生们逃避的目光,批评的话到嘴边又忍住。这句话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惊醒了我,便说:“或许,老师确实不够聪明,没办法让你们聪明起来。请你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拔’和‘拨’区别开来,从此不再写错?”
学生们先是愕然,一会儿便骚动起来。不久,教室里就小手林立……
刹那间,我明白了什么是“平等”。
平等,意味着教师“积极旁观”
有人打比方说,中国教师把马带到一个地方,这里水好草好,然后就不由分说地把马头摁下,而西方教师则让马自己吃去喝水、吃草,中国马吃得很难过,而西方马却吃得很舒服。由这个比方可见,教师应该是一个“懒惰的牧马人”,在课堂上应该竭力“惜句如金”,三言两语、穿针引线,便可退居幕后静观,以创造最有效的学习生态。
有位教师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桑娜她不是很傻吗,养一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为什么还要抱养邻家孩子?”
初听这问题很简单,细一想,和文章的重点密切相关。这时,教师只是应和承接:“桑娜傻吗?”就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辩论。
两个派别便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桑娜很傻,自作自受;有的说桑娜不傻,心地善良………通过一番唇枪舌剑,大家倾向于这样的认识:“穷人在生活上是贫穷的,在精神上却可以是富有的。说桑娜傻,是因为她善良;说桑娜不傻,还是因为她善良。”
在达成此项共识的基础上,教师再度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练笔:渔夫拉开帐子后,会对桑娜说些什么?把学生的自主体验外显为文字形式。此案例中,教师仅说了两句转承性话语,便把“探究之球”抛给学生,大度退让,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
平等,意味着师生“互动交往”
在未来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是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创设一种合作、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保证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
它要求教师能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情变化,适时参与学习,以增强知识流量,增大学习容量。
教师还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即使告白有些缺乏自信,即使声音有些怯弱。第二,及时地汲取学生传输的信息,迅速地筛选、触发、拨动,从而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营养。第三,通过“有研究必要吗”“请说说你的意见”这些激励性话语,消除学生与教师互动对话时羞怯、畏惧的心理,促使师生双方各种不同的观点碰撞。第四,通过与文本、学生全新的互动交往,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化冷静的问题分析为师生全身心的情感体验,促进新的意义生成,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平等,意味着教师是“合作首席”
“平等”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已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但“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唯学生是听,做学生的尾巴,学生出现思维偏差时,要及时地纠正。在有的课堂中,教师只有“平等”的良好愿望,对理念和实践融合缺乏整体把握。要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西门豹》一课时,有位学生出乎意料地问道,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大官,别人都得听他。他下一道命令,杀了官绅头子和巫婆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劲装着去送新娘?
师:这个问题很厉害,谁来回答?
生1:当地百姓很迷信,就是杀了巫婆,也许他们还是不服气。
生2:对,迷信是一个人心里的想法,不能来硬的,得让他心服。
生3:不管他服不服,反正她死了,老百姓就不会再受骗。
生4:死一个巫婆,还会再来一个巫婆,只要有人迷信,巫婆就会有人去当。
生:……
师:好,迷信是思想问题,对待思想问题,不能以下命令的方法来解决。西门豹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让老百姓明白河伯娶妇的虚伪和荒谬,更有说服力。
教师的“一锤定音”完全有必要,适度的指导实不可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