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 实践赋能 协同驱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初期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艰苦等问题。为改善这些情况,学校聚焦《“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的“深化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学前儿童发展和教育专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儿童、支持儿童发展的实践能力”,紧扣国家教育方针和广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适应于广西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开启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之路。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文化铸魂、实践赋能、协同驱动”的办学理念,由高校与幼儿园联合打造了以课程体系重构、育人生态培育、乡土情怀养成为抓手,以实践教学为突破,以幼儿园协同为依托的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学前教育”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LZY202204)。

    坚持乡土铸魂,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育人生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开展广泛讨论,以培养扎根广西的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为方向,引领学生向边境沉、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依据学生均为广西生源的实际,教学转向幼儿园,实践扎根农村,就业引向县城,以本地化、民族化的乡土文化和课程化、项目化的农村实践铸就学生扎根广西的幼教情怀。以学前教育2016、2019、2022届毕业生227人实际就业岗位看,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为82.6%,50余人在广西乡镇幼儿园就业。

    在课程体系完善上,以情怀养成和能力培养为线索,在幼儿文化素养、幼师基础理论、幼师艺术技能、幼师教育技能、幼师创新发展五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新增培养人文情怀的教育通识课程、厚植家国情怀的本土文化课程和指向幼教实践一线的研讨活动课程。再将专业课讲授与实践课时由3∶1调整至1∶1的比例,加重专业课实践学时。在考核形式上,逐步转变为艺术表演、实践操作等过程化、实践化考核。

    以“三全育人”思想为导向,专业以学生社团、艺术展演、学科竞赛为三大育人驱动力,形成幼师训练的浸润氛围,创设了向日葵艺术团、儿童剧社等6个旨在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学生社团;根据艺术技能课程的教学需求,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展演13场;依据学前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开展了教学技能大赛、儿歌弹唱比赛等学科竞赛。

    立足实践教学,独设实践学分,构建实践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实践学分,将实践教学贯穿本科四年,建构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即形成以任务清单的方式下发实践内容,明确实训内容和重点,确保实践经验内化和进阶;“课程联动”即教育实践都依据该学期课程内容进行专题实践;“研讨推动”即实践过程中把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作为核心,教师引导学生从儿童观、教育观等角度看待教育现实难题;“创新撬动”即自主设计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并深入乡镇幼儿园开展课程实践。在时间和形式上,教育见习从大学二年级到大学三年级,每个学期固定2个星期进入幼儿园开展见习,保障学生教育见习时长达到8个星期。在教育实习上,安排学生进驻幼儿园开展16周的教育实习,全方位承担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基地安排上,教育实践分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城区民办幼儿园三个层次,保障实践教学做广做深做实。

    统筹协同育人,依托名园领航,教研引领创新

    依托崇左市机关保育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等示范幼儿园优质资源,建成高校幼儿园互学、互鉴、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园实践基地30家,形成了各级示范幼儿园、乡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多层次广覆盖的幼儿园实践基地网络,充分保障实践教学开展。学校邀请了15名一线幼教名师与高校教师“双师”授课,促使高校课堂接地气、讲实际。同时,3名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前往幼儿园顶岗实践,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在幼儿园协同共建中,高校师生成为园本课程的研究者、践行者、推广者。幼儿园与高校教师联合申报教研项目10项,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45项,学生发表论文13篇。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公开课活动10余次。师生聚焦本土资源,挖掘文化元素,在幼儿园设计实施本土主题活动园本课程83次,撰写实践类毕业论文超百篇,把双脚扎进幼儿园中,把论文写在广西大地上。

    (罗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