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作假能瞒多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5-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转眼又到毕业求职季。

一茬茬的新人即将涌入职场,人力资源(HR)也开始焦头烂额地筛选简历。

年轻的求职者诚惶诚恐,捧着各种简历书写指南、求职大招,套模板删改数次,就为了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漂亮一些,盼着能够一鸣惊人,让HR另眼相待。

适当的包装操作本无可厚非。毕竟简历关乎第一印象,是各大公司招聘的第一关,没有拿得出手的简历,可能连面试官都见不到。可怕的是过犹不及,有的简历存在包装过猛、注水严重、过度夸大、弄虚作假的情况,还有人放出豪言:“简历不造假,十足大傻瓜。”

以往,简历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之类体现在校表现的内容,现在,实习经历、社会实践等都被纳入了考量范围。单纯的学霸人设已经不再吃香了,文艺少女、知性女神、社交达人、斜杠青年……各种新兴人设在简历上冒出,让人应接不暇。

这其实说明了就业市场人才评价标准与考量体系的进步,但相应的,也对求职者的信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激烈的求职竞争之下,总有人选择剑走偏锋而编造假简历,这不仅是个人诚信问题,更是对职场底线的破坏,甚至还有可能面临法律问题。《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第二十六条也明确了: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该劳动合同无效。

简历是自我认知的一种体现,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窗口,它可以帮助求职者快速定位,形成容易被辨识的标签,展现己之所长。简历所建立的人设、塑造的自我,本质上是一种标签化的个人形象,但一个立体多维的人,不能指望在一张纸上就可以了解透彻,正所谓日久才能见真章。

毕竟简历能够造假,但实力不能造假。过度浮华的简历包装着庸常之才,名不副实,必有灾殃。通过学历造假、证书造假给自己镀上一层金边,漆皮剥落后,原形毕露,只会徒留一地鸡毛。

要知道人设树立之后,需要长期维持。靠着不遗余力的表演维持人设,甚至因此丧失真实的自我,这是一种得不偿失。而一旦产生落差,必定会招来质疑。当人设与本人形象背离,在娱乐圈可以叫作“反差萌”,但职场不是自带滤镜的粉丝圈。德不配位,饭碗就将不保。

面对当下多元化的求职大环境,年轻人还是要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脚踏实地。不能指望简历成为万能的敲门砖,奋斗没有捷径,靠着简历造假撬开了名企的大门,总会有人设崩塌的那一天。唯有努力拼搏,才当得起人生“硬核玩家”。

作者:范娜娜

《中国青年报》2019年5月7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