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微学校的教师最缺什么 看遂昌“最高学府”掌门人的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5-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黄莉萍

明年1月,李长松就可以退休了。

“生活太幸福了!”面对记者,他由衷感慨。

虽然,曾当过20余年校长的他,依然每年都教着“最难教”的六年级数学;虽然,已在乡村任教41年的他,有近一半的岁月“他在山上,家在山下”……

李长松式的幸福

“我是苦惯了的。”

李长松是遂昌县海拔最高的山区学校——高坪乡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但在30年前,能力出众的他被“赶鸭子上架”,成为这所乡中心小学的校长。当年的高坪乡共有近500名学生、40多位教师。一位民办教师一下子被提拔为中心校校长,“无上光荣”。他却选择和组织“谈条件”——“只当两年”。

两年后,李长松如愿到了自己家所在的村落——湖连村,成为高坪乡中心小学下辖一所完小——湖连小学的负责人。

1978年,喜欢教书的李长松执拗地当起了民办教师。代价是他得把每个月工资的绝大部分交给生产队,抵扣他不能完成的生产工分。“1989年,结婚生娃欠了一屁股债一直没还上,我就想离家近些,能多干点农活。”让他当中心校校长,打乱了原有的计划。

然而,他依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事改革。“我让高坪乡第一次有了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一下子引进6位!”1990年的李长松,常常在学生放学回家后,带着这些年轻人到处挖野菜,抓田螺,钓泥鳅。“那时学校没有食堂,一天三顿都是我烧,带着他们一起吃。”那两年,他优化教学方案,担任学校第一任校监会主任……

“不管什么岗位,都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1991年,李长松带着丽水市优秀教师的荣誉回到山下的湖连村。湖连小学有6位教师、100名左右的学生,下辖2个教学点(2名教师在教学点)。李长松“照例”挑最累最苦的干。“我曾同时是一年级五年级(当时5年制)的包班教师。”学校虽然规模小,但教育质量却有口皆碑。几年后,他也因此正式成为一位人民教师。

“好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来了。”李长松说的“好日子”,是改革开放后教师待遇的逐渐提高。2002年,不再有羁绊的李长松再次上山,成为高坪乡中心小学的一位普通教师,又一次“他在山上,家在山下”。“那些年进城机会不少,但感觉高坪更需要我。”他是遂昌县首届“最美乡村教师”。

此后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村教学点逐一消失,村完小也渐次撤并。全乡的孩子渐渐都集中到了高山上的中心小学就读。学生们开始吃住都在学校。

他和山上所有教师一样,早晚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只是,他总是会在傍晚有针对性地带几名学生到山野中散步,“走着聊着,很多问题就解决了”;哪位学生学习有困难了,需要理发了……“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你怎么忍得住不管?”

“现在条件真的太好了,去年冬天教师宿舍还安装了热水器。”李长松发自内心的满足还有近几年来乡村教师待遇的不断攀升,“生活不要太幸福!”

王雪晶式的期盼

高坪,因是高山上的一块平地而得名。

这块平地,会让高坪乡中心小学的教师们颇带着点自豪地自谑:“我们是遂昌‘最高学府’!”

但也让全校18位教师的回家路,变得漫长。“大家都只能在周末才回家。”校长王雪晶的孩子才4个月大,他很能理解有些同事想进城的想法。

城镇化的进程,不仅带走了学生,也带走了一批批的乡村教师。而不断加入乡村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几乎都是城里人。就连从没离开过乡村的李长松,也因为儿子进城工作而把家迁到了县城。

“校长会鼓励我们好好努力,把教学、科研等的质量都搞上去,这样才能有机会走出去。”说话的这位青年教师的孩子今年两岁多。她常常在和班里学生们的一起玩耍中化解对自己孩子的思念。“我好想成为一位不发脾气、教学水平超级高的老师呀!”她更向往城里学校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理解教师们想进城的想法,甚至鼓励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进城考,这也是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018年8月,王雪晶作为县教育局基教科骨干调入高坪乡中心小学任校长。此前,他在北界小学任副校长时,因开展吟诵国学而在国内小有名气。彼时,高坪乡中心小学教学质量连年倒数。

王雪晶想在高坪做一系列的教学与课程改革,但他很快发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似乎有点难。

但年年教六年级数学的李长松却因教学综合质量评价高,年年获县教育局教研室颁发的金牌教师奖。“高坪有个李长松。”遂昌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廖凤标对李长松印象深刻。“这个奖是纯粹的精神奖励,只有证书,没有奖金;只有标准,没有名额限制;有些学科全县只有几位教师问鼎,有些会有一二十名教师‘夺金’。”廖凤标介绍,2016年设立这个奖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发关注课堂教学的教师们的积极性。

金牌教师,对于乡村教师而言,意义特别。王雪晶认为,这是一位教师对自己本职工作尽职的最根本表现。他很“庆幸”学校有个李长松。

“即便有各种困难,不管什么岗位,即便只干一天,都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王雪晶越来越欣赏李长松式精神的内核。他欣赏李长松工作41年,当了41年的教学骨干;当了20余年的校长,也是30多年的班主任。“走在路上,村民们不仅跟李老师打招呼,还招呼他回家吃饭!”王雪晶认为,“那是因为李老师对他们的孩子真的好!”

“我们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深化课改、教师培训、开展教研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在信息技术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的今天,都是可以慢慢克服的。”前不久,高坪乡中心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李长松的故事,在该校甚至周边教师中反响热烈。“始作俑者”王雪晶期盼,他在村里租的那些地,端午节后就能组织学生们开种起来;希望尝试学科融合、转变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能得到教师们的真心认同;学生们能在教师们的引导下扫好地、吃好饭、睡好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