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发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省特级教师 朱德江

智能时代,知识增长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教授所言:“决定你智慧的,是你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不仅仅由你的知识存量决定的。”

智能时代,育人目标、学习环境、学教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革,育人目标更加重视人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学习环境更注重教室里的课堂学习与开放的社会实践实习有机融合,学教方式更注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等。因此,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核心是从关注“教”转变为更关注如何“学”,让学生的学习更真实、更深入地发生。

一、从“外部驱动”走向“内生动力”,激发学生高度投入学习

学生高度投入学习是学习发生的内源动力保障。智能时代,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机会增多。教学改革中,需要学生的学习从“外部驱动学习为主”逐步走向“学生的内生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知识与情感动力共生。教学中,要读懂学生,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关爱与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学中,要顺应天性,想尽各种方法增趣添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动机,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强化综合学习、实践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导引学生体会学科魅力,体会学习中“理智的欢乐”,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从“教会”走向“学会”,实现学习的真正发生

“真学习”是学生学习深入发生的基础。如果教学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知识(大多也只是暂时记住),但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建构,也不会灵活的迁移应用,学生的思维、思想往往发展和改变较少。

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在问题或学习任务导引下,促使学生“有参与”“有思考”“有表达”“有发展”,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从“教会”走向“学会”,“知识”与“学力”共生。因此,教师要做好这几件工作:

首先,要确立“学生立场”,让学生真正走到学习的“前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适当“后撤”,用自己的“退”换来学生的“进”,“站在学生的身后”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角色要从“课堂讲授”转向“组织学习”,善于启发引导、点拨引领、释疑解惑,真正成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其次,要放大“学”,导引学生充分经历“有过程的学习”。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线上线下“学”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等“学”的时间。通过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的自主性,增加个体学习的劳动量,实现每个学生的真正参与,从而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让核心知识的学习过程慢一点、深一点,学生理解、感悟才能透一点。

最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能否真实而有深度地发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学生是否“会学习”。因为学习的发生必须通过学生自己掌握的方法来实现,别人不可能替代“学”。具体来说,可以从“会自学、会思考、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等五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同时,智能时代的学习,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学会规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进程等,并不断反思,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等。

三、从“浅学”走向“深学”,实现知识增长与全人成长同步

智能时代的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变革,需要以“知识掌握与能力素养发展并重”为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很多课堂中,都以“听讲+模仿+操练”的浅层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导向到回答、印证、记忆标准答案和操作程序等,学习浮于面上,学生被动地、机械地、孤立地记忆所教授的知识,难以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顺应智能时代的变化,教学改革应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学习结果来说,是指学生能深刻理解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与联系,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与应用,实现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以及长久保持。同时,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顿悟,如学科思想方法的感悟、学科精神的顿悟、对合作与沟通的体悟等,从而增知识、长见识、悟道理,实现知识的理解、精神的愉悦、悟性的提升、心智的成熟、深度的自我认知等全方位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