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幼小衔接, 从幼儿入园开始
□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 朱 瑶
幼小衔接,并非是许多家长认为的“书包背起来、字写起来、算术做起来”,而是重点培养儿童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和品质,即把求知欲、专注力、坚持力、自信心、良好习惯、合作交往能力等放在核心位置。事实上,幼小衔接不是大班下学期才进行的阶段性工作,它是一项长期工程,科学的幼小衔接从小班入园时就开始了。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把幼小衔接融入到了日常课程之中。
一、基于儿童脑神经发展特点,按年龄段将多个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入小学后的分科学习助力。3~7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神经纤维在不断增长,神经传导变得更加迅速、准确,而大脑各叶的分化也日趋成熟。与儿童脑部发育相对应的是,其学习经历了从整体到部分、逐渐细化的发展过程。基于儿童每个阶段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我们把小、中、大班的活动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小班进行综合各个领域的“整体学习”,中班侧重2~3个领域的“同时学习”,大班开展以一个领域学习为核心、多个领域为辅助的“主辅学习”。这种“小班大综合、中班中综合、大班小综合”的模式,为儿童入学后的分科学习做足了准备。
二、注重情感品质的提升和情绪能力的培养,为入学做好心理保障。健康的情感品质有助于儿童入学后敢于挑战、勇于承担、善于交往。从入园开始,幼儿园就注重培养依恋信任感、同情合群感、好奇求知感、坚持专注感、快乐审美感、敬畏秩序感、爱物惜物感等情感品质。以培养坚持专注感为例,我们从“情感的耐心”和“行为的耐心”两个维度介入,逐渐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自定目标、自我控制、自我挑战、克服困难等。同时,我们关注幼儿初步的感受体察能力、理解体验能力、共鸣移情能力、表达反应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等的培养,这对儿童入学后应对压力和困难都有积极作用。
三、关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首先,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管理好、整理好自己的用品。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养成每天阅读和锻炼的习惯。幼儿园每年都会开展“我的图书去旅行”活动,小班阶段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并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中班阶段鼓励幼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故事内容,读懂图书内容的同时,进行想象与创编;大班阶段则用图文并茂的前书写方式记录阅读后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大胆创作。
四、引导幼儿学习归因式评价,增强心理弹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独特的智力组合。基于此,我们建构了促进潜能发展的表现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在活动过程中挖掘儿童的潜能,以长处促长处,引导儿童展开归因式的自我评价,引导教师进行欣赏性的过程式评价。当我们把评价重点放到儿童个体身上,放到儿童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事件上,其优点就得到了不断地强化。评价内容既记录了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鼓励和支持,也记录了儿童的成长过程;而评价结果最终将反馈给儿童,让儿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同时,这种评价旨在建立儿童的能力发展观,即“我今天做得还不够好,没关系,我继续努力就会有进步”,它使得儿童在入学后能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学习上的各种挑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