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课后协同发力 校内校外持续用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双减”两周年笔谈

    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推进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并举,不断形成天津“双减”实践。

    统筹谋划,强化精准施策。坚持高位推动,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亲力推动,组建市、区两级“双减”工作专班,单设市、区两级监管专责机构,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为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重要考核内容。坚持制度引领,出台配套文件30余个。坚持分类治理,对学科类机构停增量、清存量、促转型,义务教育阶段线下机构压减率93.3%、线上压减率100%,现有141家学科类机构全部完成“营转非”。

    协同发力,严查严管严治。突出打击违法,建立“市督区、区督机构”机制,市专班成立联合督导组,各区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街道、社区、网格坚持动态排查,重拳打击隐形变异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风险化解,实施高风险机构包保管理制度,政法和公安等部门联动,有效化解风险隐患。突出资金监管,实时监控平台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市通过教育部监管平台完成订单6.6万笔,总金额1.42亿元,监管账户总余额达到4.9亿元。

    深化改革,赋能提质增效。把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作为治本之策,实施课堂教学“转型升级”、作业“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强化学科建设,制定16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遴选建设学科课程基地150个。强化数字赋能,建立市级教学数据分析平台,建设62个线上“学科工作坊”,鼓励教师分享教案、学生展示成果。强化教学视导,完善市、区、校三级工作机制,构建“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生态。强化课业减负,成立作业研究指导中心,持续开展“精品教研”活动,遴选推广600个优秀作业案例,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打造特色,优化课后服务。实施“重实效、提质量”专项行动,设立市内六区、环城四区、远郊五区等3个“协同区域”和滨海新区1个试点区,建立市级抓总、分区域协同落实的“3+1”工作统筹机制。注重构建体系,分年级制定课程指引。注重拓展资源,中小学与全市56所高校共建126个课后实践共同体,165家博物馆、体育场馆、科普基地免费开放,引入非遗传承人、艺术团体等走进校园,课后服务载体不断丰富。注重交流分享,每学期开展市、区两级课后服务“互比互看”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注重激励保障,建立“财政拨款+服务性收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5+2”课后服务,教师、学生参与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

    下一步,天津将以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课上课后协同发力,校内校外持续用力,确保圆满完成“双减”三年工作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