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评语,如何拨动学生心弦?
□杭州滨和中学 赖联群
期末,又到了给学生写评语的时节。虽寥寥数语,却举足轻重,它是教师对学生一学期来主要表现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自己,鼓励其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评语其实是一种与学生交流的形式,且更加庄重,更有仪式感。同时,评语也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平台,有利于家校深度互动。
评语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它总是和期末成绩携手而来,学生尤其是家长的关注点往往在后者。程式化评语便如杂货店“添头”般无人问津,教师的谆谆教诲也打了水漂。
唯有走心的评语,才能如春雨润物,育人于无形。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期末评语呢?
其实,期末评语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观察出来的,是思考出来的,是涌动出来的。
笔者认为,一手好字、一缕哲思、一番鼓励、一剑封喉,四个“一”是一份优秀评语的必备条件。
一手好字。自从电脑普及之后,教师纸笔书写越来越不过关,严重影响评语质量。相反地,如果评语字写得好,不但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还有收藏价值。
一缕哲思。普通文字,你会说,家长也会说,甚至学生自己都会说。文字魅力源于陌生化,也源于深度思考。总有一句话让人深思,于沉默中反躬,这是哲思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平时的阅读与积累。
一番鼓励。学生总是在激励中成长,在否定中沦落。再“不可教”的学生,也要让他看到前景与希望,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期待。情动于衷,发之于外,给学生温暖的评语,才能让教育明亮而宽敞。
一剑封喉。评语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校准努力方向,在未来做更好的自己。精准表扬的同时,更要找到主要问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评语文字有限,需要决绝果断,震撼其心。
当然,师生的个性、习惯、表达方式不同,评语写法自然也是千差万别,有多少类型的教师,就有多少种评语风格,现整理出“七大门派”。
传统派:先肯定,再否定,中规中矩,最后提出殷切期待。
“你是聪明活泼的孩子。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声音最响的总是你。你还热心地为班级做事,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你。老师希望你能在课堂上多思考,多发言,和书交朋友,让思考和阅读时刻伴随左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孩子。”
温柔派:以鼓励为主,放大优点,让学生看着开心,期待后续亲近。
“你的勤奋和努力是班里出名的,课堂上总能看到你端正的身影,听到你清脆的嗓音。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你总能带着一股子认真劲儿。瞧你,字迹端正,成绩稳定,大家也很喜欢你。继续加油吧。你将成为一个更出色的班干部。”
文艺派: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文育人,以美育人。
“你那小小的身影,就像一个活跃的音符,时常会奏出悦耳的旋律。你长得很漂亮,舞姿也让人赏心悦目,你的绘画在全国大赛上捧回铜奖,老师真为你高兴……”
哲思派:用深入的思考、辩证的道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业与未来。
“兴趣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但不该左右我们的人生。学生时代,能读书是一种幸福,这个道理以后才懂,就太迟了。”
幽默派:用风趣诙谐的语言,轻松调侃学生的痛点,在会心一笑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有一份美好的学业放在你的面前,但你没有珍惜,等到失去后你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你一年零六个月,你会对自己怎么说?不用另加任何期限,因为离中考你就剩这么点时间。”
实名派:充分利用学生的姓名资源,在名字上做文章,引导学生不负期望,走得更远。
“过去的懒散,将来要用数倍时间和专注去对冲。这个学期的后半段,你改变了许多,尤其是心态。很好,我喜欢。老师希望能再次见证你努力的过程,曾同学,子行(学生名叫曾子行)。”
激情派: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欣赏学生的长处、点燃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在自我肯定中走向成长。
“嗨。阳光帅气的男孩,下棋时彬彬有礼,做操时规范有力,读书时一丝不苟,写字时专心致志……你思维开阔,常常在不经意间蹦出智慧火花,让大家刮目相看。你喜欢数学,常常找老师问些稀奇古怪的数学问题,你思考的样子特别帅。”
学生评语没有固定格式,它不在长,而在于精;不在面面俱到,而在于总有几句话能走进学生心扉,让他走出迷津、树立信心、悦纳自我、憧憬远方。如此,足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