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第一专业,应该是儿童研究
□费岭峰
读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认识与解读。新课程改革以来,“学为中心”已经成为一个热词。每每言及学习,说到课堂,总会有人谈到“学为中心”“学生主体”。然而,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为主导”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推进得还是颇为艰难。“学为中心”作为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仅仅停留于口号层面,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还只是小众行为。
成尚荣的《儿童立场》正是对这一现实的剖析与思考,他谈到三个“远远没有到位”:“当下,对儿童的认识与发现远远没有到位;当下,儿童站在课程、课堂的中央远远没有到位;当下,儿童的解放、自由、快乐远远没有到位。”
这一基本判断准确而到位。
儿童立场是“学为中心”的根本体现,是素质教育实现的基础。儿童立场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所遵循的“道”,更应该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动的“术”。
儿童立场作为一种“道”,贯穿于全书所有篇章,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儿童”,二是“儿童在场”。
怎样理解“发现儿童”呢?“发现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唯有“发现儿童”,才有可能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站在课堂的中央。
“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是教育的大智慧。他说:教师的第一专业,应该是儿童研究,不管你任教的是什么学科。
那又怎样来理解“儿童在场”呢?“儿童在场”是指教师的一切教育行动都需要尊重儿童,真正从“儿童表情”出发,去“寻找教育起点”,“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
显然,儿童立场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实践教育教学行动的核心价值观,切实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
成先生在论述儿童立场作为“道”的意义时,也对儿童立场作为“术”展开讨论,结合大量实例进行分析与说明。我对此理解为三个层次。
其一,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的基本策略,也是“引领儿童”的根本保证。怎样研究儿童?一是“回到儿童的原来意义上去”,还儿童自由,让儿童成为一个自由的“探索者”;二是“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承认、坚信儿童是一种“可能性”;三是“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认知、澄清、选择、判断”;四是“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变革现在课堂教学中“教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其二,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是基于目标投入,了解儿童则是研究结果,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的切实体现,也自然成为教师的行动基础。因为了解儿童,便可“从关注学生的现实性走向开发的可能性”;因为了解儿童,便可“在亲历中应和儿童的成长节拍”;因为了解儿童,所以能够发现儿童“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看待社会、自然的方式;因为了解儿童,所以能够理解“儿童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积极自然的状态”,能够确信“智慧来自儿童”。
其三,保持童心。在成先生看来,儿童立场是“神圣”的。“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才会有真正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发生。”作为教育者,保持童心是实践“儿童立场的教育”的基础。保持童心,才能让你拥有“儿童视角”,才能让你站到儿童那边去,放低身段,和儿童一起走上学习之路;保持童心,才能让你体会到学习充满着陌生感、新鲜感,教室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地方,游戏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甚至能够体验到学习还可以是一种“慢艺术”。
最后,我们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上来看儿童立场,它不应只是表面尊重,更在于真正地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回归儿童。唯如此,我们才能发展儿童,让教育真正地“发生”。
(作者系浙江省特级教师、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
书 名:《儿童立场》
作 者:成尚荣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