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村小学的“枣文化”综合实践
□ 叶青云
时已六月,枣树开过了一茬花,青色幼嫩的小果子在树梢冒出了头。义乌市幸福湖小学的学生课余时间总爱跑到校园里的枣树下去转转,他们知道,期待了很久的第一届“枣文化”艺术节就要来了。
在幸福湖小学校内和校门外的实践基地中,共种植有枣树近80棵。校长季敬堂说,这些枣树正是该校以“枣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南枣是义乌三宝之一,学校所处的后宅街道正好是义乌枣乡,这里的人种枣、制枣的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开设特色课程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宝贵财富。”季敬堂说,校园引入“枣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乡土资源丰富,许多学生家里就从事相关产业,感情浓厚;另一方面取“枣”“早”二字谐音,寓意学生要勤奋上进。“枣子外表朴实无华却功效很多,我们的学生也要像枣子一样,做个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据课程负责人、教科室主任朱峥介绍,课堂内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拓展课以及其他学科融合教育中,比如语文课中诵枣、写枣,品德课中赞枣、学枣,美术课中赏枣、画枣,科学课中识枣、研枣等;课堂外的实践除了在学校的基地,学生还会走出校门进行主题式探究学习,比如蜜枣的制作、枣树种植的生态考察、枣的精神和价值研究等。
学校会定期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和专业人士进校参与授课工作,并根据低中高段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把课程目标大致分成3个层次:低段学习种植知识,亲农爱农;中段关注枣树生长规律,学习蜜枣加工制作;高段了解枣的销售推广,熟悉本土产业链。
在教师刘艳群的实践课堂“枣与艺术的碰撞”上,学生们按照兴趣分成写生组、童画组、设计组,任务分别是:观察枣树生长,以独特视角为枣树写生;唱玩童谣,并以绘画方式呈现;设计宣传枣的海报、名片、包装等。
“在砧木切面的十分之三处往下切大约3厘米,然后把削过的接穗插入砧木……”在另一堂名为“小手换‘新生’”的课上,学生在教师和有经验的老农指导下,学习枣树的嫁接。“让学生观摩、经历枣树嫁接的整个过程,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搭起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此之中探究自然、了解人文、融入社会生活。”教师黄聘告诉记者,学生带着问题情境走进枣园,走进花卉市场,走访嫁接师傅,在活动中既收获了知识更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今,幸福湖小学的整个校园里“枣香”弥漫,“枣文化”随处可见:学校园林小品是围绕枣特色建起的;“枣文化长廊”和“枣子博物馆”正在建设中;每个教室外都有宣传栏,每月组织一次“枣林风采”主题展示活动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