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思政课会更灿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舒玲玲

前不久,我省部分高校官网和浙江人事考试网发布的多条招聘信息显示,仅今年浙江高校拟录用的思政课程教师就高达300人。粗略地统计一下,像浙江大学就在30人以上,其中文科领军人才等招聘数更是直接标明“不限”,年龄也放宽到59岁以下。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实,造成思政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种种挑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缺少人力、财力、物力的鼎力支持,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无法提升其认同感和自信心。

而从去年起,我省就启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求各高校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要优先保障思政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思政理论课生均经费不少于25元,让充足经费、优秀师资、各种激励机制等成为思政教学的标配。

而载体就是包括重点建设一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培育一批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重点建设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在内的“三项计划”。记者了解到,仅去年一年,我省就新增了34个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50个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遴选20名高校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赴德国研修,并确定了首批11所省重点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早在2015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就成立了独立建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手笔的投入和灵活多样的教科研机制,激活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教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鲁明川说,过去5年里,学院新增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门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课题近20项……体制机制的改变让浙江金融职院的思政教学走在了前列。

记者了解到,我省高校非常重视推进“三项计划”,像浙江大学始终保持教育教学投入增长每年不低于10%,杭州师范大学则专门投入了1700多万元用于支持思政理论课建设,浙江师范大学还额外按照生均100元标准增加了实践经费,给予“双一流”建设每年600余万元的经费支持等。

针对当前思政课仍然沿用大班教学,学生少则上百人、多则200人左右的现状,我省提出通过两年努力,到今年年底,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分别按不低于师生比1∶350、1∶550的比例,配齐配强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并把这一“硬杠杠”写入思政课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要以师资攻坚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浙江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人才引进、师资博士后计划等途径,3年来先后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10余名新教师,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改善队伍结构,使学院教师规模达到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比例不低于1∶350的要求。

投入5000余万元的宁波市综合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拓展基地日前正式运营,而耗资1.8亿元的杭州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也将很快建成,这是宁波推进“百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宁波市财政打算在3年内投入1380万元,建成300多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可持续发展、覆盖全市的“德育地图”。

而丽水市也准备投入2300余万元,建设12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全覆盖。其中,莲都区还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乡镇“春泥计划”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结合起来,依托中心乡镇学校少年宫开展思政教育,截至目前,受惠学生超过8300人。

“给点阳光,思政课会更灿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条件上去了,师资配足了,那就看学校和老师们的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