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系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坚持走产教深度融合之路

刘子林

    作为西部地方高职院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柳州工业产业背景,积极响应制造强国战略,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学校依托地方产业产教融合的特色更鲜明,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强,“走出去”开放水平更高,办学的路子更宽广,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为产业升级赋能,为城市发展赋能。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

    一是建议尽快出台具体指导意见,以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为依托,支持科研院所、综合性大学和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创新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拓宽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相互之间的通道,做到能融尽融,同时制定评价标准,切实提升“融”的水平和质量。

    二是建议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依托,以一定地域为单元,政府牵头,搭建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的“淘宝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产教融合供给侧双方自动匹配,地域单元成熟后再跨区域联通共享。

    三是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完善优化产教在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的相关要素保障政策,规范校企资产融合等问题。各省成立职教出海一站式服务中心,提高人员、设备等国际事务办理效率。同时,从国家层面鼓励支持相关协会做好职教出海项目的规划和标准设计,选择国内的重点优势产业和国外的急需产业,按照“一产业一项目多国家(地区)”方式推广,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集中打造中国品牌。

    (作者系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从办“大教育”向办“强教育”转变

赖正文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赣州作为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作为拥有230余万名师生的教育人口大市,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深情牵挂的革命老区,在推进教育强国战略中,要从办“大教育”向办“强教育”转变。我结合赣州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建设教育强国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充分调动地方党政建设教育强国的积极性。将部省共建的模式进一步延伸至市、县,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遴选若干教育强国示范市、示范县,给予先行先试政策支持,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倾斜。

    二是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发展提升教育支撑和服务能力。遴选一批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如赣州的稀土、钨、脐橙等,以战略产业优势区域为承接区,打破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类型界限,打破院校空间分布界限,围绕战略产业实现教育资源与科研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集中融合发展,对承接区予以集中的政策倾斜支持。

    三是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资金、高校招生计划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加大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教育对口帮扶推进力度,让革命老区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不掉队”。

    四是调整国家资源配置结构。将中央财政资源配置的重点,由保障办学的基本需求向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费需求转变。比如,中央资金加大对地方师资经费、人才培养经费、“五育”并举优质课程经费的投入,加大对地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根据学龄人口向城区加快流动的趋势,更加重视和关注城镇教育资源的配置。

    (作者系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贠红卫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多年创新发展,是一家掌握所有钾肥生产技术的企业。在多年发展中,我们认识到,必须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支持高校建设。针对青海地区高等学府较少、对本地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的实际,给予青海高等教育政策倾斜和支持,培养更多高端人才。

    二是支持校企联合。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交流平台和校企对接机制,支持高校学者在企业任职、挂职,与企业共建更加切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组建由企业、高校院所等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加速企业由“资源开采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

    三是支持校招企用。由学校按照国企人才需求,招聘和培养企业发展所需高端人才,国企则在高校设立科研奖金和支付科研人员薪酬,而科研人员作为学校教师隶属高校管理,借助学校平台帮助国企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四是支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校企联合建立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让创新和市场、科研和产业、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好对接联合,打造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高等院校支撑的创新联合体。

    五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层面制定国企与国内高校开展联合攻关的支持政策,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克+成果转化”体系,并在课题立项、项目审核、建设报批、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国企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作者系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