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 学普进万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川师范大学自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来,充分发挥学校智力人才优势和师范教育特色,聚焦四川省大小凉山彝区大力开展国家教育部门重点项目“小手拉大手,学普进万家”经典润乡土活动。活动秉持“扎根学校、深入家庭、辐射社会”的发展理念,定位“每个家庭能唱一首经典民歌、背一首经典诗词、讲一个传统故事、玩一个传统游戏、知一个传统节日、承一个传统习俗”的“六个一”教育工程目标,聚焦“课程、活动、师资”三维度,推进“语言+文化”“推普+科普”“培训+帮扶”三融合,力争为四川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蓄能引航。

    以“语言+文化”为核心

    夯实课程主阵地

    按照“语言传承文化、文化引导语言”的思路,以普格县夹铁镇中心校为试点校,整合“六个一”教育学习内容构建了“‘话’说经典”课程群,开发“经典故事阅读”“经典诗词诵读”“经典民歌学唱”“民俗艺术体验”等课程,通过讲、诵、唱、演、创等方式将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效融合,共计开课2000余学时。

    课程群围绕“目标—内容—方法”三个层面构建了以“三环、三化、三练”为核心的“三三三”组织型教学过程体系。课程目标层以“语言素养+文化素养”融合培养为突破口,以听为基本力、说为核心力、知为拓展力创建“三环能力层”,让幼儿“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并能用普通话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层以“六个一”教育内容为圆心,聚焦国学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选取经典故事、诗词、歌曲等内容,让普通话推广与经典文化传承互融互促;课程方法层采用“导练—仿练—演练”三段式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趣味引导中接近和体味、在模仿练习中认同和内化、在活动展演中感知和理解,实现入情、入境、入心三阶段的跨越。

    以“推普+科普”为抓手

    打通活动主渠道

    活动以“幼儿+家长”为宣传主体,以“推普+科普”为宣传模式,将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普及相结合,在普格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等地开展“六个一”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多彩文化活动将经典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送至千家万户。现已开展经典文化展示活动10场,辐射普格县顶岗支教中小学校28所、马边县幼儿园134所,惠及中小幼学生3万余名,参与家庭5000户以上。

    项目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主线,创设“萌趣—悦情—创造”三级层进式教育宣传架构。“萌趣”重在以氛围营造激发兴趣,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相关主题活动,创设“学普小舞台”“学普长廊”等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形成良性可循环的推普环境;“悦情”重在以课程教学增进认同,依托“支教团队+高校教师”线下线上双路径在各个教学点持续进行阶段化、系统化、融合化的教学与指导,启发幼儿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兴趣;“创造”重在以活动演练生发创造,利用家长会和开放日活动集合家长,以书法、绘画、手抄报等文化展览活动和经典诵读、音乐传唱、舞蹈表演、故事讲述、亲子游戏等艺术展演活动,促进幼儿在自然的应用过程中理解普通话的语言意义,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以“培训+帮扶”为牵引

    赋能师资主力军

    学校多次组织开展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民族地区教师转型提升培训等,通过集中、网络、送教、视频等方式培训中小幼教师2万余人次;同时每年组建顶岗支教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等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帮扶实践深度融合。

    以教师培训增强教育“造血”,坚持扎根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定位,通过训前“需求调研+模拟测试”激发学习动机,训中“集中授课+小组辅导”提升综合能力,训后“拓展自训+课外活动”实现学以致用,构建了“训前知—训中做—训后练”的一体化培训模式,让线上线下培训深度融合,让专家、学员间无缝研讨,让基础教育教师在较长周期中得到持续、专业的发展支持;以结对帮扶强化教育“输血”,组建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为核心的专家组成员,集合华言融合创新研究院的督导员队伍与每年选派的顶岗支教学生团队,在合作中小幼学校选取当地教师作为“推普火种”,通过“专家引领—督导指导—教师示范—学生参与”的融通对接,构筑“手把手示范—肩并肩同行”的帮扶模式,推进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全方位、多层面交流和常态化、深度化合作。

    四川师范大学将继续深化中华经典文化“六个一”教育工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拓展语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思路,为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贡献“川师力量”。

    (赵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