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能光靠说“勇敢点”
□叶舟莱
假期旅行时,遇到了这样一幕:景点中有一座绳索结构的吊桥,需要人踩在下面的一根绳索上,手抓住上面的两根绳索,保持平衡前行,吊桥的两边均有绳网作为防护。因其比较惊险,吸引了众多游客排队体验。此时,一对母女堵住了大家的去路。原来小女孩觉得害怕不愿意挑战,而母亲却责备她:“怎么胆子这么小?勇敢一点!”小女孩依旧哭着不愿意走吊桥。后面的游客开始不耐烦地催促,母亲有点着急:“别人都走过去了,你有什么好怕的?今天你必须走过去!都这么大人了,胆子还这么小?”母女俩对峙许久后,小女孩最终在母亲的搀扶下哭着走完了吊桥。
很多时候,成人往往会不自觉地“鼓励”孩子“勇敢一点”,特别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胆小”会充满焦虑。事实上,在培养孩子勇敢之前,成人需要正确地认识“勇敢”这个词。孩子的害怕情绪、退缩行为其实是他们在对自己能力评估以后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帮助他们避开一些风险。当孩子们有挑战欲望,却又胆怯时,成人应该做些什么?一味地鼓励并坚持让其完成挑战?对于有的人也许管用,但对孩子来说,这往往容易加重他们的恐惧。正如那个小女孩,她虽然完成了挑战,但是并不能因此收获勇敢,反而带来了一次痛苦的经历。
作为父母或是教师,我们需要自省:当下是否真的想要孩子收获勇气,还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或是出于其他原因。如果成人没有调整好心态,那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出有勇气的孩子。若成人自省的结果是真的想要孩子挑战自我、收获成长,那么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当下害怕的情绪,并告诉孩子:“是不是因为它太高了,所以你有点害怕?这很棒,说明你能够对一些危险的事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防护的话,我也会感到害怕。”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再运用一些实际可操作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孩子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
第一,循序渐进法。我们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先为儿童提供几次较低难度的模拟练习。在经过不同难度的练习之后,他们从中掌握了相应技术,增加了自信,自然而然地就愿意选择高难度的内容进行挑战了。
第二,榜样示范法。我们可以邀请年龄相仿的幼儿做示范,激发幼儿挑战的愿望。模仿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生动的榜样、鲜活的范例比语言教导更容易使儿童信服,能产生最直接的、最具体的影响,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同伴的示范能让他们放下心中的顾虑,迈出挑战的第一步。如果说模拟训练是技术上的准备,那榜样示范则是一次心理上的准备。当儿童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并具备挑战的技能后,独立挑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第三,陪伴挑战。当儿童出现畏惧情绪时,成人可以陪伴他们一同挑战困难。成人在儿童挑战的过程中,需要一边细心观察儿童的表现,一边给予技术指导和鼓励,同时做到适时放手。比如,低龄儿童玩独木桥游戏时,一开始成人可以搀扶着他走,并告诉他在独木桥上前进的具体方法。当儿童在搀扶下能够顺利前进后,成人再放手鼓励儿童独自去挑战。
另外,当儿童体验到了自己从“不敢”到“敢”的转变后,成人要鼓励儿童将自己的经历表达出来,告诉他们“这就是勇气”。以前不敢跟人打招呼,现在敢了,是勇气;以前害怕大狗,看到狗会哭,现在不怕了,是勇气;以前不敢游泳,现在敢穿着救生圈下水了,是勇气……通过一次次表达有关“勇气”的事例,儿童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勇气”越来越多。在儿童每一次鼓起勇气的背后,少不了合理的自我评价、相关的技能储备和充足的心理建设。这些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句“勇敢一点”就能做到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