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要找准契合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8-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学炬 马运生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类型的教育,虽然育人方式有所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育人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因此,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通发展,但这种融通并非是简单的叠加,而要找准契合点、增长点、发力点。

普通教育的优势在于知识体系系统化、条理化、连贯化,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便于采用班级授课制培养人才。但这恰恰也是普通教育的短处,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导致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职业教育恰恰可以弥补普通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校生常常表现为心灵手巧,是工作生活中的多面手,他们也因而成为很多现代化企业的“宠儿”。但当前职业教育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后续发展能力不强,缺乏开拓意识,容易安于现状,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智能化生产系统的升级及素质教育思潮的高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立的办学局面已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结合两种教育各自的优劣势,将其融通起来,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融通要有一定的载体和方法,要实现真正的融通,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双方有融通的意愿和自觉性。唯有自觉自愿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找到融合点,共同发力。普职融通,课程设计是基石,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规律,精心做好融合课程的设计。

融通必须选准方式方法。“通”怎么通,“融”如何融,由谁主导,融合的目标是什么,彼此要承担哪些责任,这些都是彼此要思考的问题。

融不能忘本,各自的特色要保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各自的使命不同,一个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一个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不能是“狗黑子掰棒子”似的“融”,应当是在立足自身优势基础上的“融”。

《意见》的出台为提高职校生的素质提供了一条新渠道、新路径,但要做好施工图,不能为融而融。普职融通的实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办学实体间在形式上的沟通,也不仅是如何使普通教育职业化或职业教育普通化,而是要打破普职分离,在实现普职等值的基础上,在二者间架起桥梁,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