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8-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 刘晨娟

所谓“律动”就是在音乐学习中,学生按照音乐的语言(节奏、旋律、和声等)做有规律的、协调的身体动作。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着音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律动作为音乐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一、律动的分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原地律动和空间律动两类律动形式。

原地律动也叫轴向律动。它使用整个身体在原地进行律动,包括扭动、伸展、摇摆、弯腰、下蹲、推、拉、摇动等。可以独立地使用身体某些部位,或把它们与其他部位,诸如头、肘、手指、脚踝等结合起来。

空间动作又叫移动律动,指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包括走、跑、爬、蹦、 跳、滑等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

二、律动与音乐要素

1.旋律

旋律,作为构成音乐的众多要素之一,无疑是最具有表现力的。旋律中包括旋律进行的方向、动机、乐句结构、音区、音域等方面的内容。

(1)音区的感受

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音乐,不必说出音乐作品的名字,听出作品中主要是高音还是低音演奏,随着高音区或低音区进行上肢律动。

(2)乐句的感知

旋律由动机、乐句和乐段构成,动机常常是短小而鲜明的,乐句比动机更为完整。如《梦幻曲》中四个长短相同的乐句,用轴向律动完成。请四个同学从一个规定的站点逐句逐个小碎步移动到另一个固定的站点,四个同学走完,刚好四个乐句结束,然后再进行身体起蹲等来表现乐句间音高的细微变化。通过这样的空间律动移动,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乐句的长度及四个乐句间细微的音高变化。

2.节奏

节奏是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的组合,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可以由节拍、速度、节奏型、重音等要素构成。

有声和无声的时间有长有短,因而构成节奏型。节奏型可能是重复的,也可能是对比的。如当音乐中出现要认知或感知的节奏型时,用走步或跑步或立定的动作把它们表示出来。然后随着所唱歌曲的节奏型拍手,确定出哪个节奏型相同,哪个不同,用律动把它们表示出来。

3.速度

音乐的速度有快有慢,有时一首歌一个速度,有时各个乐段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速度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快速时激动、兴奋,慢速时平稳、稳重等。

播放两段速度不同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原地身体律动,表示乐曲速度的快和慢,律动可以从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再次听音乐时,可以通过空间律动,不必规定具体动作,只要求学生以各种走的动作对音响作出反应即可。

4.音色

音的色彩或称音色。作曲家对于音色的运用非常讲究,各种各样的声音特质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画家手中的色彩一样,会令他们的旋律、和声、节奏、力度产生鲜明的效果。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律动对各种不同音色作出反应。

5.曲式

曲式的基本原理是统一、变化和平衡。全班分a、b、c三大组轮流模仿教师律动,每一个大组担任一段音乐律动,反复完整地体验律动,感受作品回旋曲式结构。通过模仿律动,让学生记忆音乐发展的顺序,了解回旋曲式结构的特征。

6.结构

在音乐作品中,有时我们仅听到一种声音进行,即单声部结构。有时则听到若干声音,它们有些是一个声音占支配地位,其他的是伴奏或对比,这是主调音乐结构;有些若干声音同等重要,这是复调音乐结构。律动能显示出不同声音组合在一起的表现效果。选择一首歌曲,既有钢琴节奏型的伴奏,又有用木琴参与的长音伴奏,选择三个学生,一个随着旋律律动,一个随着木琴的长音律动,一个随着钢琴的节奏型律动。

7.风格

音乐风格,是作曲家对音乐题材和形象的感悟,并融合民族、时代等众多因素所形成的音乐的独特特点。为了创造出不同风格的律动以表现不同种类的音乐,就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如不吻合音乐的律动会让学生产生误解,产生对音乐作品错误的体验。

三、律动的设计原则

律动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的音乐体验活动。教学的重点在于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而不在于律动的动作本身。所以,我们在设计动作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简单易学

动作设计一定要简洁明了,是学生一看就可以模仿并做到的。有时教师过多地考虑动作的美感,学生可能就会转移聆听音乐的注意力,去追求动作的完美。这是违背我们用律动来体验音乐的初衷的。另外要注意,设计的动作应具有意象性,不可太具象。

2.动作即音乐

律动和音乐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动作要体现音乐内涵,更要包含节奏、音高、乐句、主题、段落等细微的音乐要素,使人看到律动就仿佛看到音乐的进行。设计时可以一个句子一个动作,也可以一个音型一个动作,视作品特点而定。

3.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人的随意运动和复杂运动,需要人的大脑对其运动系统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这些特点都是有年龄的发展顺序的。因此,设计律动时要遵循学生的能力范围,多用走步、挥手、提手腕、摆臂、拍手、踏脚、转圈等动作。

要真正发挥律动作为体验音乐的一种有效途径,广大音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律动的理论知识,学习国外经典的律动教学实例,然后再根据中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借鉴、有创新地把它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