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该教学生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龚一鸣

在大学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甚至能决定和影响学生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大学课堂教学包括了四个维度:知识、能力、智慧和人格。

知识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教知识绝不应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部和终极目标,在互联网普及,知识的收集、存储、整理逐渐便利化和智能化的当下更是如此。侧重传授知识的课堂有两类:以知识的传承为目标和以知识的创新为追求。前者主要采取知识驱动、教师主动、学生能动的教授方式;后者在课堂上表现为基于已掌握知识的存量,尝试让学生产生知识的增量,即创造出新知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教,要取决于课程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

大学生应具备四方面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反省能力。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有所考量。

一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涉及学习资源、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学习资源的获取是学习的基础。任何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有时间约束,当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大任务、复杂工作时,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慢学习”,没有受过“快学习”的训练,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复杂工作时,就会手忙脚乱。因此,教师应依据课程时长、课时量和内容,精心设计如何训练学生快速、专业地获取教材之外、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源;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合理安排“快学习”和“慢学习”环节,推荐或示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二是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聆听、记忆、理解、思辨能力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观测、体验、设计、模仿和制作能力的培养。特别在实践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精讲多练、以身示范的原则,将主要时间交给学生去观测、去体验、去模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试错、犯错、知错、改错”。

三是交流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不同形式交流能力的训练。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增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情感

四是反省能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长中的大学生更是如此。总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种种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和场景(如设疑、提问、回答、上讲台展示、课后个别交流等),让学生反省自己前一个时段在课程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养成反省和自律、温故而知新的好习惯。

智慧是指用系统的知识和经验迅速而准确地理解与解决问题的本领。没有与需要解决问题相关的系统知识和一定经验,就没有智慧大树生长的土壤。因此,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设计孕育和启迪智慧的问题、场景和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和精神态度就是人格的最好教具和案例。教师希望学生能修炼好、约束好、涵养好自己,首先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做人、做教师和做学者的维度修炼好、约束好、涵养好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

(作者系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教学名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二版图片     下一篇:浙大为新生开网上高数先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