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为留守儿童撑起安全“保护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邵焕荣

组织安全教育会,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河里玩耍、游泳,陪他们学习、阅读,给他们讲故事、包饺子……这个暑假,遂昌县西畈乡刘家村的廖文玖又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本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妈妈”,这是今年西畈小学为解决本校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和德育问题所推行的新做法。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此前淳安县9岁女孩章子欣被租客带走遇害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事件本身反映的留守儿童自身和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以外,日常安全教育不足及留守儿童监护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同样引人深思。如何为留守儿童撑起暑期安全“保护伞”,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与采访。

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朱国清认为,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具有其特殊性,它不是教育一家的事,家庭和社会同样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要通过多方协作,在结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创新性、多形式的路径、机制,群策群力建好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防护网。

据了解,近年来桐庐县创建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基地,通过校地合作、企社项目合作等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体系。该县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主任戴凌云介绍,每年暑假前,都会有社会公益组织或者志愿者到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五防”儿童安全课等教育活动,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宣传相关安全知识和保护救助常识,提升自我防范意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该县还完善了每一名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填写了信息卡,建立了留守儿童数据库,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档案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整合各方资源其实只是一个大前提,而让留守儿童暑期“有人管”“有事干”“有场地”才是做好留守儿童暑期安全工作的切实要求。

近日,临海市尤溪镇坎头村“娃娃乐”微之家正式开班,这是一个专为坎头村及周边村留守儿童举办的暑期公益兴趣班,像这样的活动,在尤溪镇其实已经走过了近13年的时间。2007年以来,尤溪镇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打造“娃娃乐”儿童保护基地,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完整的配套设施,云水书屋、“娃娃乐”心理咨询室、“小候鸟”图书室、“娃娃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儿童保护基地,各种活动场所大大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让他们过得既“安全”又“充实”。

西畈乡位于遂昌县最西部,因地理位置偏僻,乡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创业或打工。在西畈小学的73名学生中,就有40名是留守儿童,一到暑假,离开了学校和教师的保护,孩子们面临诸多安全隐患。该校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从今年暑假开始,根据“志愿”“义务”的原则,分别为8个村的留守儿童聘请了8位负责任、有热心、有场地、有一定知识面且常年在家的学生家长担任“德育妈妈”。“这一制度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生暑期过得开心,外出的家长也就更加放心。”该校校长谢斌坦言,现在,他总算去了一块“心病”。

兰溪市教育局则结合联村导师制度,依托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开展活动。暑期伊始,兰溪市振兴小学的陈然等3名联村导师就利用休息时间,在排岭社区会议室召集本社区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开展了一次防溺水安全专项教育活动。“留守儿童暑期安全由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联村导师及志愿者共同负责,活动由各个学校的联村导师统一组织,场地则安排在村留守儿童管护中心,这切实保证了留守儿童在假期‘有人管’‘有事干’‘有场地’。”该市教育局督导科科长胡京华说。

章子欣事件同时也对留守儿童的假期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件发生后,淳安县教育局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各相关科室就留守儿童居家安全工作进行广泛调研,以制定出台更为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该县教育局安保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各个学校均已自行制定了相应的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制度,9月开学后,他们还将继续督促各个学校将新制度切实执行到位,并结合开学检查等工作,对全县各校(园)留守儿童摸排登记、关心关爱等工作进行检查,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