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如何指导学生辨别信息
□平湖中学 沈亚玲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我们每天从多种媒介接受铺天盖地的信息,如何甄别其真伪却成了难题。
自媒体时代赋予了公众信息生产的能力,在没有专业新闻审查的条件下,仅依据个人好恶和素养生产信息,加上博人眼球、行业竞争、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信息过分追求新奇,难免不实。作为成年人尚且真假难辨,何况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和判断能力比较欠缺的未成年人了。近年来,学生被虚假信息欺骗的事件屡见不鲜。高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急速成长期,自我意识增强,但情感和情绪还未稳定,容易被事物的外在现象误导。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快捷地辨别假象,避免受错误信息的干扰呢?
1.搜寻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遇到不确定的信息,首先要想一想:信息发布的渠道有公信力吗?如果这类信息只是在论坛、贴吧、博客、微博、个人公众号里出现,并没有一家正规媒体发布过,它的真实性就很可疑。前几年,网上疯传关于“食物相克”的文章,“什么和什么同吃相当于砒霜”之类的字眼很夺人眼球。央视3·15晚会曾专门就此辟谣。而这些虚假信息的来源,往往都是一些营销账户。
2.确定新闻要素的真实性
新闻不同于文学创作,报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合乎客观事实。有些信息故意忽略、模糊时间、地点这些要素,夸大细节,很有可能是虚假的。2018年有一则报道《大学生破解彩票漏洞获利380万被取消保研名额并获刑》,文章详细介绍了张某如何计算出博彩网站的漏洞,并晒出了聊天页面。这则报道没有具体的人名、地名和单位名称,后被证实是假新闻,3张配图也都是盗用的。
3.了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
一般而言,来自权威媒体的信息内容更为完整。一些网站往往断章取义,截取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转载,并换一个标题耸动视听,不仅完全曲解原意,甚至还生发出题外之意,引得多家网站和公众号的转发。我们的观点和情绪不要被“标题党”诱导,应该冷静下来追溯来源,读完原文,了解信息尽量全面,发表观点才能有理有据。
4.遵循事实内在的逻辑性
有些新闻看起来很有“爆点”,但不耐深究,因为不符合基本的逻辑。2017年“十大假新闻”之一的《辛东彬狂妄叫嚣:只要乐天打点折,中国人就屁颠跑来买》,只要稍加推断,作为一个正常的生意人,会用这样的话来挑衅自己视为上帝的消费者,毁掉自己的生意吗?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戏剧性的事件,但仔细分析每个细节也应该是合理的,而在虚假信息中会发现很多漏洞。
5.谨防信息中的语言陷阱
阅读时要注意语言背后的意思。有时候,多一个词,少一个词,意思千差万别,迷惑性很大。比如说“上季度某地中心城区房屋价格上涨了百分之十”与“上季度某地区房屋价格上涨了百分之十”意思不同,“地区”所表述的范围具有弹性。有些信息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选择性地提供对自己观点有利的素材。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实验推断等办法辨别信息真伪,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轻信不盲从的质疑精神,运用批判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