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妨多读点“课外书”
□汪培坚
前不久,有教育局组织了一场读书活动。值得欣喜的是,教师们读的并不局限于教育教学专业书籍,而是涉猎广泛,比如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朱赢椿的《虫子旁》、林良的《林良爷爷的30封信》、倪萍的《姥姥语录》、齐邦媛的《巨流河》,等等。
笔者以为,教师读书就是要有点“不务正业”的勇气。
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所谓“人师”,不仅有高深的学问,而且德行高尚,足为楷模;而这些,都离不开广泛的阅读。除了吃透教材,弄通所教专业,教师更应去遨游书海,去读文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科技等方面的书籍,丰盈自己的精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经师”成长为“人师”。
夏丏尊先生就曾说:“吾人于专门职业之外,当有多方之趣味。军人只知军人之事,商人只知商人之事,彼此谈话至无共同适当之材料,其苦何堪?为将来之教师宜注意及之。酱只有酱气者,必非善酱;肉只有肉气者,必非善肉;教师只有教师气者,必非善教师也。”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优秀的教师大都是多才多艺的杂家。“杂”从何而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其阅读之“广”与“深”。笔者曾在一位知名校长的书架上,看到很多企业管理类的图书。这位校长说,要做好学校管理,就必须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因此自己需多读些这方面的书。而现实中,很多校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一些新观点、新思想,也多是受益于阅读上的“不务正业”。
教师只有通过广泛读书成为“杂家”,才能扩大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育质量。试想,如果一名教师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又怎能把课上得出彩?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才能给教师带来多学科视角,给传统的课堂注入新鲜的元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比如一名爱好游戏并对游戏学有所研究的教师,会把游戏元素引入课堂,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名有文科素养的体育教师,就有可能把体育课上得富有文化味;而一名有艺术素养的数学教师,就有可能把数学课上得有艺术感……
如今的教育,各门学科的交叉现象更加明显,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涉及的知识范围也愈加广泛。教师要想适应眼下的教育发展需要,更应对专业之外的书籍孜孜以求。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妨多读点“课外书”,进行多领域的跨界学习。唯其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