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是家中的“陌生人”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李燕杰
跟往常一样,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响起了“滴滴”声,电脑桌面右下角的企鹅头像跳动了起来。我点开QQ一看,是小Y妈妈发来的消息:“李老师,昨天晚上孩子又不听我的话,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玩iPad,饭都没好好吃。我做的都是他喜欢吃的菜。我都对他这样了,他还想怎样?”
小Y妈妈类似的抱怨不止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她给我打过电话:“小孩一到家就躺在沙发上,我让他赶紧写作业,他马上就向我发脾气。做的他最喜欢的菜,他也没好好吃。”
每次我都劝小Y妈妈要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没过几天又是类似的情景出现。
而且,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小Y一家,班上还有许多学生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家长们觉得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提供了很多,而且他们觉得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但孩子们很多时候却不领情。
“你是我生的,我还不了解你么?”家长经常对孩子这样说。但孩子在家中表现得像陌生人一样,跟家长无法沟通,甚至一句话也不说。
我该怎样让这些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又该怎样使学生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呢?
心有一扇虚掩着的门
我和往常一样在QQ上回复了小Y妈妈,也只不过是一些建议多沟通多交流的话。但我的大脑飞快运转,想着该如何趁着即将到来的家长会好好解决这个问题。
我喊来了一些学生,想要了解一下他们的内心想法。其中小C的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我也想和爸爸妈妈好好地说话,就是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互相之间对话的起点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希望跟爸爸妈妈好好地沟通,但往往两代人存在代沟,缺少一些共同的话题,而且缺少互相沟通的契机,这个契机首先不能与学习有关,否则家长会控制不住地开始唠叨,于是双方就会和往常一样陷入争执的泥潭。
我想,学生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希望大人们走进来的,那里有一扇虚掩着的门,大人们可以从缝隙中看到并了解孩子的喜好,却很少打开这扇门一探究竟。
我何不借这次家长会,给家长和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让他们的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呢?当天放学前,我到班里布置了一项任务。
“同学们,今天晚上要举行家长会,有没有告诉爸爸妈妈你的座位在哪呀?”
可能是刚进行了一天的运动会,学生们有些累了,没几个人有反应。我听到有学生小声说:“反正不是会放桌签的么?”
“这一次老师不会再准备桌签了。”
下面学生的声音多起来了,纷纷说,要回去跟爸爸或妈妈说一下,我坐在哪,不然他们找不到我的座位了。
我看学生们有些着急,接着说道:“你们可以挑一样东西放在你的桌子上,但是这样东西上不能有你的名字。”
平静的教室瞬间热闹起来了——这个让爸爸妈妈找座位的方式还真新奇。
我没有打断学生们的讨论,从他们的话语中,我发现有这么两类学生:第一类是担心自己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想要找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东西留给父母;第二类是想要出难题考考爸爸妈妈的,看看家长到底了不了解自己。
最后布置教室时,我看到有的学生放了AJ球鞋,有的放了四驱车模型,有的放了钥匙扣上挂的小猪玩偶……我想这些应该是担心爸爸妈妈找不到自己座位的;我还看到了有的学生放了一支笔、一个修正带、一包餐巾纸等,我想这些应该是有意考验父母的。
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小玩意,我会心一笑,无论学生们怎么想,这不都是想让爸爸妈妈更加了解自己的一个信号么?
打开心门走进孩子的心
家长们陆陆续续进入了教室。起初,一些家长对这些不同以往的“桌签”有些不适应,但随即兴致勃勃地开始找自己孩子的位子。
“李老师,这个是不是我们家小孩的位子?”有家长指着一个直升机玩具问道。
我笑着点了点头。
“我就说嘛,这个一看就是他留的,他天天在家就把玩这个。”
一些家长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孩子的位子,略带骄傲地坐了下来;一些家长花了些时间,和其他座位上的东西进行了对比,也确认了自己孩子的位子;剩下的一些家长,在最后所剩不多的位子中进行排除,也能够顺利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
待家长们坐定之后,我首先表扬了所有的家长还是很了解自己孩子的,但我话锋一转:“了解就够了么?”
家长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家长马上说不够。
“是的,当然不够,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能很好地和你交流。所以,我希望将这次找座位的活动延续下去,每一位家长回家后和孩子聊一聊,至少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和孩子走得近一些。”
我看到有的家长点了点头。
“但今天的家长会,我并不是来教怎样在家和孩子交流的,只是给大家一个话题,可以让大家在家聊得起来。今后,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一些问题,去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
在接下来的家长会时间里,任课教师向家长们讲了一些学生们日常的学习情况,有表扬的也有批评的。我站在门外观察,发现家长们都若有所思,即使是听到点名批评,也显得比较平静,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摇头。
家长会结束后,有的家长还来问我:“老师,我家小孩在学校里还是很调皮,不过我是不是不能一到家就说他?”
我说:“是的呀,回去不如先说一说找座位的事,然后和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说说其他问题。”
家长连连点头:“是的是的,这个方法好,以前每次开完家长会回去,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去说他,最后闹得大家都不开心。”
后来,我从学生们的口中得知,几乎每一个家长都谈到了找座位的事。学生们还开心地发现,这一次爸爸妈妈不是一开口就谈学习或者在校表现。
很多学生发现爸爸妈妈很了解自己,而且能够在家长会后和自己进行谈天式的对话,感觉这样的家庭氛围挺舒服的。最让我欣喜的是小Y妈妈,她又给我发来了QQ消息,这一次没有抱怨孩子。
“家长会回来后,我和小Y谈过了,他说自己不是不愿回答问题,而是怕回答错了,对不确定的答案不敢说。”小Y妈妈希望我能理解,并多鼓励小Y回答问题,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想,这次小Y妈妈应该是打开了孩子的心门,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点评: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努力,更是家长的天职,需要家长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当前普遍的巨大工作压力、部分家长责任心的缺失以及教育观的偏颇,导致不少家庭亲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隔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乏深入的了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亲子关系的疏离让学生得不到亲情的支持,家长与孩子成为彼此熟悉的“陌生人”,家校协同沦为空谈。因此,让家长重视亲子沟通,真正了解孩子,做一个“走心”的家长,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主题。很多班主任明白这个道理,劝导家长重视亲子沟通也是苦口婆心,但大多数情况下仅停留在说教层面,收效甚微。李燕杰老师的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在唠叨和说教之外,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作者通过巧妙设置体验场景,促使家长换位思考,唤醒家长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激发家长的内疚和反思,从而对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触动。
(点评者:杭州师范大学 周 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