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打击教育要不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0-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沈利克

有一种有趣的“99分现象”,就是很多优秀的孩子考了99分,不会高兴反而感到沮丧。你要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回家爸爸妈妈一定会问他:还有一分呢?为什么会丢?你为什么不能再仔细点?

99分和1分。在家长眼里,这1分比99分重要得多,孩子付出努力换来的99分是可以置之不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家长也很委屈,他们会说“我们也是为了孩子好呀,不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怎么进步?尤其像粗心这样的毛病,到了以后麻烦大着呢!”

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能让孩子保持冷静和自觉,看到自己的缺点,然后去改正,向新的目标奋进。

听上去都没有问题,但是孩子真的能照着家长想的去做吗?未必。因为他们感受到的和家长想传递的有偏差。他们感受到的是否定、打击,甚至是不值得被爱。

在这样的感受中,孩子会作出两种反应:第一,如家长所愿,孩子奋发努力,整天被“我要证明给你看”这样的心理驱使,越是遭受打击,越是咬着牙拼。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很出众,骨子里有一股狠劲儿。家长若用这样的方式培育出了孩子,便倍感自豪,逢人就说“孩子就是要严管”。第二,孩子向着家长期待的反方向走去,认定自己是无知无能的,不仅不肯努力,年少时烙下的自卑心理还会伴随其一生。如果我们再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哪怕是第一种孩子,他的风光也仅存于表面,在长期的打击下,即使成功了,也感受不到幸福。孩子努力不是因为他自己想要变得更优秀,也不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越来越优秀,而是他要还击所有的伤痛。我们要如何相信,一颗苦水里浸泡的果实是甜的呢?

家长不妨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有,那就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去帮助孩子认识、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打击。要知道,有研究表明,一次批评需要24次表扬才能使一个孩子恢复内心的平衡,具有侮辱打击性的语言对孩子的心灵该产生多大的伤害!

很多时候家长打击孩子,也是为了泄自己心中的愤怒,面对那个慢慢吞吞、屡教不改的孩子,指责的话语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当你狠狠地说孩子的时候,他其实是无力反抗的,但是所有孩子对父母教育的反馈,都在往后的日子里一点点呈现。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渴望父母对自己的认同,只有获得了父母的认同,孩子才会产生自我认同感。漫漫教育路,愿我们在孩子需要帮助、支持的时候,都能给予鼓励,给孩子毕生的信心和向上的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