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村里的学校不比城里的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周洪波 通讯员 崔传刚

有上百年历史的嘉兴市秀洲区逸夫小学虽然校舍已经略显陈旧,但该校连续5年荣获区“教育质量优胜单位”称号。这些年,学校还通过设立双桥遗址陈列室,重点建设了“遗址文化”等特色课程。该校负责人直言,“我们农村小学一点都不比城里小学差”。

秀洲区户籍人口不到40万,教育体量小,但农村教育比重很大,镇村学校占比高达81%。所以,农村教育一直是该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搞活镇村学校,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是秀洲区全体教育人的共识。

新塍镇是秀洲区最大的中心城镇。从2013年起,该镇就开始着手打造“学在新塍”的教育品牌,并与嘉兴教育学院携手建设“教育实验镇”。“以镇为单位与教研机构合作,打出‘教育实验镇’的牌子,在嘉兴没有先例,在全省可能也是第一家。”嘉兴教育学院义务教育处处长张建芳说,对学院专家定期下校指导、开展校本教研等,双方都有具体规定,还要求每位学科专家必须带1~3名徒弟。

新塍镇每年还拿出五六百万元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发展。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徐珍说,他们把嘉兴教育学院的专家、镇里的校长等,都拉到一个微信群里,成立了“教育实验镇”的5人智囊团,以便随时随地商讨新塍镇的教育发展大计。

在秀洲区,油车港镇的初中教育一直走在全区前列,而王店镇在小学教育上则有传统优势。如今,新塍镇正在迎头赶上。另外,王江泾镇也计划与浙江师范大学联手,把一所农村完小改造成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一个校区……

秀洲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陈雅琴动情地说:“几个镇对教育投入不惜财力,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秀洲教育才形成了如今‘一镇一策、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作为教育人,我们真的是在感动中工作。”

为提升偏远村校的教学质量,秀洲区通过各种政策倾斜,鼓励优秀教师“下沉”。如:在农村学校教师补贴的基础上,让完小教师拿到比农村中心校更高的补贴;为偏远的农村完小教师单独设立补助;学生数超过400人的农村完小,其负责人可享受副校级待遇。

与此同时,秀洲区还成立了7个中小学教研新共同体,以实现城乡学校间的交流常态化。教学考核方面,为农村完小专设指标,以提升其办学积极性;校长培训,农村完小有绿色通道。去年,该区还建立了教研员下沉结对指导农村学校制度,13名优秀教研员把教学指导工作深入到了各完小。

此外,秀洲区还先后成立浙江师范大学秀洲国家高新区教育集团和嘉兴秀实教育集团两大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启“以城带乡、以名校带镇村校”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截至目前,该区已经形成5对结对学校,城乡同步课堂教学也红红火火地开了起来。

林新事是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秀洲区教育研究特聘专家。此前,他曾花了近1年时间,跑遍区内所有的农村学校,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在反馈会上,被林新事敬业精神感动的陈雅琴直接打断了他的汇报问:“林教授,您能不能留下来?”

去年,这位临近退休的大学教授果真留了下来,被聘为高照实验学校校长,实打实地开始管理一所学校。短短一年多时间,学校就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还入选了嘉兴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名单。一些学生家长自豪地向别人介绍:“我们的校长可是大学教授。”林新事说:“农村学校的发展不能只看眼前,要面向未来,我对学校的规划是按50年的时间长度来做的。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为改善办学环境,这些年秀洲区一直积极引进区外的优质教育资源。2017年,该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在王店镇中学设立外语特色国际化教育实验基地,致力于突破农村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瓶颈;去年,又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已有磻溪教育集团、梅里小学、王江泾镇中心小学等5所镇乡学校与上海学校结对,快速提升农村教育办学品位。

“现在,秀洲区农村完小的教师面貌、课程建设等都有了很大提高。”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主任沈汉真笑着对记者说,如果单看考核数据,大家根本分辨不出哪些是农村完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