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想但正在成为劳动教育的火星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力 耕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推荐并认定了365所学校,作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的试点学校。这是响应4年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举措。《意见》出台以来,各省的劳动教育实践如雨后春笋,在逐年稳步推进。

《意见》中提到了劳动教育的现状——“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究其“弱化、软化、淡化”的原因,不一而足。

旧时戏文一开场常说“天下承平日久,奢丽之风日盛”,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文明程度在进步,很多问题也在滋生。

比如,无论中外,似乎先进的文明都会抑制生育率,而低生育率导致中国家庭以孩子为重心,加上普遍的应试和升学压力,以经济发达城市的中产家庭为代表,家长们承认孩子学习的辛苦和痛苦,对孩子的态度更多地表现为包容、支持、满足甚至放纵,因此在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上,也就不会再做过多的要求。

就连现在的80后家长,很多也是这样的家庭情况的产物,经过几十年经济高增长的洗礼,“体力劳动低下”“节俭显得寒酸”等思想渗透入脑,正确的劳动观念罕有可能在家庭中传承了。

2011年迪士尼出品了一部动画片《火星救母记》,当时简直把我看蒙了:火星人看见美国有一位妈妈叫孩子去倒垃圾,孩子充其量是将妈妈已经装好扎紧的垃圾袋扔到屋外的垃圾箱。火星人竟然被感动了,认为这是地球上最好的妈妈,并决定绑架这位妈妈,为火星人做家务。

火星人的望远镜显然有很大的死角。因为地球上仍然有很多家庭,是不需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他们是全家老小齐上阵,用艰辛的劳动,在为基本的生存权而奋斗,在苦苦挣扎。以电影为例,可参照《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08)中的印度家庭与《何以为家》(2018)中的叙利亚家庭。

火星人不是火星人,他们是出身中产的好莱坞编剧,考虑的是所属阶层的家庭教育问题。

“会做家务而不是找帮佣的妈妈固然不错,有能力让孩子扔垃圾的妈妈,那简直是好到天上去了。当然,让孩子帮着做家务,想都不用想,完全是做梦。”动画片透露出来的对于劳动教育的观点,在美国本土或许会有人认同,但要随着电影输出到全世界,总是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在美国,已经没有多少人把劳动当作“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马克思·韦伯)了。这是持续保持头号强国地位一个世纪后的结局。如今,经济上正在赶超美国的中国,在劳动教育方面出现了相似的问题,共产主义教育传统中“劳动创造人”“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现实中很难深入人心,或者说正在被“弱化、软化、淡化”。

美国文化输出撞墙,《火星救母记》遭遇全球票房惨淡,成为大导演泽米基斯一生的败笔。但在中国的票房尚有1.5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泽米基斯的其他杰作《回到未来》《阿甘正传》,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至少可以说明,在中国已经有一部分家庭开始认同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对劳动教育的无奈和无能,以及行动上的不积极。

任何一个辉煌的时代,任何一个灿烂的文明,都是劳动者们奋斗的成果。然而,让劳动者的下一代感受父祖辈的劳动精神,却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尤其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何以为家》中的前现代家庭模式被抛弃,劳动教育更多的是让孩子从事模拟性质的劳动,只能是成为玩耍或学习的一种方式,因为法律和道德上都不允许让儿童从事正规的劳动。

那么,劳动教育的难题该从哪里入手呢?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毫无起色,归根结底是观念上的不重视造成的,劳动教育也不例外。

正如西方发达国家重视体育,是先从理论入手的。在英国教育家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话》的开篇,“漫话”的不是德,不是美,更不是智,而是体育。

体育在西方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在东方人的世界观里,是“夏虫不可语冰”的。比如,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无论是上古所传的“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还是正式文件中“德智体美劳”的表述,劳动教育从来都是屈居末席,位于美育之后,差点掉出榜单。

在“音体美”的所谓“副科”表述中,“劳”字往往就人间蒸发了。有时,各级文件中表示要“坚持‘五育’并举”,但话虽如此,榜末席次未变,又怎能怪人不“鄙视”它呢?

早前有人提出,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应该是并列的,换句话说,它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中。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章振乐认为,劳动能呼唤德育的本真;劳动过程中需要知识和技能,在浙江省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将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足开好,把这些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按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体育也产生于劳动,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主要依靠跑、跳、投掷、攀爬等身体活动来获取必需的能源以求得生存;最后,“劳动创造了美”(卡尔·马克思),美学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对“德智体美”起着渗透和主导的作用。劳动教育的意义如此重大,却被我们忽视和遗忘了这么长的时间,导致我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

2013年,习近平在与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之后,习近平又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尊重和鼓励劳动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针对未成年人的劳动教育,设计课程、组织活动、传递理念,是教育工作者现阶段不可逃避的责任。

追求充分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当今社会允许并提倡的,这与艰苦朴素的劳动观念产生了冲突;消费主义能拉动经济增长,倡导节约是否就违背经济规律了呢?这与节俭持家的劳动观念产生了冲突;考试成绩无论如何是第一位的,想放松身心就去玩玩手机吧,这与希望孩子不要抛弃劳动者的本心产生了冲突……

在实施一种教育行为的过程中,理念的梳理是当务之急。如果逻辑上没有理顺,就像女孩子漂亮的长发打了结,再怎么用力梳头只会造成疼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