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柳》中的 为人之道
□绍兴市上虞区春晖中学 金相尧
闲来再读丰子恺先生的《杨柳》一文,读出了先生为人的“三不”之道。
其一,不矫情。
先生说:“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
历来文人雅士,不都常有一己钟情的花木?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苏东坡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现在有人说先生爱柳,先生本可顺势而为,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引一些高雅深刻的典故,趁此装裱门面,经营自己。何难之有,何乐不为?
但先生不愿附庸风雅,他率真表白:“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就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陶行知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真实地抒写自己,抒写自己的真实,着实是位求真的真人。
其二,不屈从。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在固有的文化语境中,杨柳不需要昂贵的肥料,也不需要多少技艺,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就能长大,且有木材供人用。
对于这种贵贱观,先生不屈从,坦诚直言,芍药牡丹之类,“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贵的地位”。其实真正“贱”的并不是杨柳,而是人心世故。
不屈从,敢异议,正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先生独立的人格,造就了其作品的恒久魅力。
其三,不忘本。
先生赞美杨柳,是因为杨柳“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学生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他没有忘记慈母:“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我的母亲》)
他没有忘记导师丏翁:“我在校时不会作文。我的作文全是出校后从夏先生学习的。夏先生常常指示我读什么书,或拿含有好文章的书给我看,在我最感受用……”(《旧话》)
他没有忘记恩师李叔同。1929年,先生编绘出版《护生画集》,作画50幅贺弘一法师50岁生日。1939年,先生编绘《护生画集》续集,作画60幅贺弘一法师60大寿。在之后的40年间,佛教被视为封建迷信,《护生画集》被列为反动书刊。先生白天受批挨斗,夜里在牛棚偷偷作画,辗转将画稿寄到新加坡,托友人在海外出版《护生画集》第四、五、六集,缅怀恩师。
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恩师李叔同曾教育先生“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应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说得更具体点,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先生没有忘记恩师的教导,一生身体力行。
丰子恺先生的为人之道,或许正是我们今天最缺乏、最该学习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