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昌考: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收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于 佳 通讯员 游玉增

菊黄蟹肥时节,在河南兰考的盐碱地里,今年6月投下的一批蟹宝宝,也从指甲壳大小渐渐长到了馒头那么大。

这是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母昌考带过去的。初中时看电影《焦裕禄》,母昌考第一次了解到“盐碱”这个词。盐碱地是黄河三害之一,水里面有盐,不能种粮食,却刚好可以养殖适合低盐生长的青蟹。若真如此,青蟹养殖将助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这些年,母昌考的研究方向就是海水蟹生态系统养殖。由他领衔组建的服务队把技术送到了兰考。母昌考说:“我们带着党旗一起出发,是想告诉大家,这里有一群党员在工作。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告诉我。把我们的党旗亮出来,也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过去几个月里,服务队一直密切关注着兰考青蟹养殖基地的状况。师生们每个月要去测一次水质指标,再测一测青蟹生长的变化,有时也会拍一些视频分享到“智慧养殖教师群”里。母昌考说:“大家都希望把研究成果切实转化成为农民的收益,我们水产人的初心就是希望产业发展得更好。”

宁大教师史策跟随母昌考做蟹类研究已经3年多了。他说:“母老师很喜欢去养殖场,和他在一起,能感受到老师对专业的热爱。”很多基础类的数据分析,像青蟹在兰考的盐碱地里生长,究竟怎样的盐度是最适宜的等,母昌考都事必躬亲。

除兰考外,母昌考带领水产动物养殖技术研究所党支部的15名党员,还去过广东、海南、福建等7省。他们组建了海水蟹生态系统养殖、水产动物病害防控、头足类繁育及养殖等3支党员技术服务队,送科技到农户、进渔村、入企业。统计显示,这个党支部有86%的党员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海水蟹养殖技术服务团队还荣获了“宁波市优秀科技团队”称号。

在学校里,母昌考给学生上“甲壳动物学”这门课。他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只有一墙之隔,学生随时都能找到他。作为水产专业创新班的班主任,母昌考很重视高标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4年来,他个人开出党课12讲,给党支部学科骨干、青年党员讲党课28次,开展科技服务下乡等党员实践活动100余次。创新班共有15名学生,其中11人获得了保送研究生资格。

“母老师不仅是我专业上的引路人,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学生刘笑就是创新班里的一员,她说:“老师不仅在专业上不吝赐教,也一直关心我们,会在课上和我们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嘱咐我们要用功学好外语。”

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时,学生吴晓东正在奉化的一个养殖场,做梭子蟹的成活率研究。“老师打电话来,问我情况,嘱咐我安全第一。”吴晓东说,母老师很忙,但他把每个学生的安危都放在自己心上。

学水产养殖专业很苦,经常要深入偏僻的地方做试验,要和泥浆、泥巴打交道,每年都有一些人喊“吃不消”。每当学生内心产生动摇时,母昌考总是语重心长地说:“水产养殖是个朝阳产业,你们看看海边人吃饭,桌上一半的菜都是鱼虾等海产品。水产养殖是重要的菜篮子工程,事关国家蓝色粮仓大战略,使命光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