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办学多样性 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高中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韩 平

2012年6月,我省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2015年至今,我省陆续发布了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等相关政策和文件。随后进行的都是以选择性教育思想为统领,根据各学段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探索多形式、多维度、多内容的改革。学校“千校一面”现状改变,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成为趋势。学生学习从指令性向选择性转变,基于共同基础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主流。

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啃的骨头也越来越多,许多新问题也在改革中不断涌现,例如国家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之间的问题、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之间的“两张皮”问题、区域教育均衡性和学生需求多样化之间的问题等等。由此,我省开始思考酝酿普通高中分类办学、特色化发展的改革内容,并借助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思想。

解放思想,以特色化高中办学破解改革难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目标,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布局具有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高中建设或将成为我国新时代高中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何为特色高中创建?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对区域同质化办学的批判。当前绝大多数以单一育人模式配备教育资源,以升学率高低配置生源的区域办学格局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区域办学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探索普通高中学校错位发展,使得普通高中教育逐步从分层办学走向分类办学;第二是对学校发展单一化的批判。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及部分区域政府不科学的评价观,使得升学率成了判断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也使得学校发展呈现单一化,当前的部分“高考工厂”就是对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此外,对艺术教育、职业教育等的长期轻视,也导致学生发展呈现单一化。因此,特色高中的另一个意义就是促使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多途径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

实施分类办学创建特色高中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办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我省建设普通高中的核心思想,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快了普通高中的整合和布局,争取达到起点公平,另一方面借助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结果的公平。但我们发现这样的努力永远没有止境。

我们认为解决教育公平的核心应该将重心放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上。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真正体现教育公平,我们需要从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等逐步转换到内容公平,即提供足够的多样的适切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取得成功。在中国现有的初中后分层的教育体制下,实施分类办学,创建特色高中实际上就是在考虑资源一定的基础上,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从而不让没考上好高中的学生成为失败者,让每个孩子体会成功,从而实现人人成才,这才是教育应该做的。

实施分类办学创建特色高中是探索教育现代化的可行路径。浙江省教育大会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的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衡量的标准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人人成才,其核心是教育个性化,这也是世界先进教育的趋势。实施分类办学,创建特色高中可以说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

特色高中的设置是在学生无限发展需求和有限社会资源之间的平衡,是综合考虑国家需要和个性凸显之间的平衡,是因材施教和教育科学性之间的平衡。国际现有的经验证明,特色高中的创建有利于学生多种形式的成功,也有利于打破国内现有的唯学术为尊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将职业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现有的传统教育并列,实现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方向。

浙江提出了实施分类办学、创建特色高中的改革思路:希望通过实施分类办学改革,改变区域分层办学现状,逐步形成区域支撑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分类办学机制,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错位发展,各自成为有较为成熟的特色课程体系及实施体系、稳定独特办学风格的普通高中学校。鼓励在全省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遍及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

谋篇布局,以阶梯型系统规划助力特色创建

浙江省在探索分类办学创建特色高中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从2012年开始的深化课程改革就将学校课程体系和学校选修课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之后,我们借助35种选考组合的机会,引导学校开展选课走班,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制定不同的三年教学安排。当前,我省各个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体系各不相同,学校三年教学计划安排、选课走班方式、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有很大差异。不同学校的学生在选课和选考科目选择也有明显差异,特色化的基础较为夯实。浙江还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了以构建丰富且具有特色学校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多样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这几项工作的开展为浙江省探索分类办学,创建特色高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特色高中涉及的面非常广,牵涉到区域教育的布局这一宏观问题,因此目前仍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的专业团队参与论证,准备在近期出台《关于实施分类办学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走出浙江的普通高中多样化探索之路。

稳步推进,确保特色高中创建不走歪路。我们提出了区域内普通高中错位发展,学校办学稳定独特的建设目标,将学校的特色放置于较长的历史维度来考验,即在2019年,设立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的试点区域3个,探索区域分类办学机制;设立试点学校20所,探索凝练办学特色,形成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办学特色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到2022年,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省逐步推广成功经验,扩大分类办学的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到2035年,支撑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分类办学机制初步形成,形成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布局相对合理、各具特色,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办学局面。这次的改革我们预设了较长的时间维度,并从3个区域20个学校这些小点做起,真正成熟了再进行推广。

我们确定了特色高中创建“错位发展”“学校自主”“区域统筹”三大原则。鼓励区域和学校能充分考虑地区、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实现区域内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从而打破学校按分数排名的格局。希望学校能自主确定和凝练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而不是外部指派,并将学校课程体系作为学校特色的重要考察指标。充分考虑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资源,根据需要,适当将经费和师资向特色学校倾斜。

分步实施,指导特色高中创建扎实有效。我们对特色高中的实施途径进行了设计,大致有规划布局、学校创建、特色创建、办学机制改革等几个环节。

布局需要走在创建的前面。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出发,对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和特色发展进行总体布局,以科技、人文、社科、艺术、语言、体育、综合等为主要办学类型,确定本区域普通高中学校所需办学类型,引导区域内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各自确定特色建设方向。创建过程中要发挥好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议在前期特色示范高中基础上遴选条件相对好的学校进行创建,并鼓励学校根据办学类型,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梳理特色办学条件,实施创建工作。

课程、教师、资源将成为特色创建的重心,而包括学分制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在内的多项制度是特色创建的支撑。我们建议学校的特色创建可分步进行,选择一个学科或结合两个学科进行特色建设,整合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建设特色课程,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形成发展优势,提升整体质量,再逐步扩展,直至形成稳定独特办学风格。特色创建的最终结果除了形成一批特色高中外,还应该探索出适应于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办学机制。

同心协力,保障特色高中创建落实落细。特色高中创建既是一件教育行政事务,又是一项教育专业研究,因此单靠某学校自身的努力并不容易实现,这里面需要有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督导部门、计财部门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加强分类办学的领导、条件保障、专业指导、督导评价以做好工作保障。

是否需要分类办学、是否能进行分类办学取决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魄力大小和专业能力高低,因此我们认为分类办学的核心在于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规划。教育部门应该允许试点学校根据办学类型和办学特色,在区域内开展特色招生、调配优秀教师、建设专业教室、增加专业设备,从而真正满足改革需求,使改革成果真正落实落细。

教研部门是分类办学和特色创建的核心业务指导单位,特别是在学校课程体系规划、特色课程开发和开设、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等方面,教研部门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督导评价的目的一是督促学校和区域不走歪路,二是能及时挖掘在分类办学和特色创建中的民间经验和典型思路。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特色高中的督导评价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经费划拨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地方政府部门要把对区域分类办学的督导作为教育现代化评估的重要指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