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之中任自然 ——指向写作的部编教材自读课群文教学初探
□杭州外国语学校 屠美玲
部编教材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促成知识向学科素养和能力转化,特编排了单元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的理想功能是发挥桥梁作用,连接教材阅读和名著阅读,连接阅读和写作,经过实践,可以基本达成学生写作情感和写作能力的同步递升。
一、梳理教材,确定写作核心知识
七年级部编教材写作课程并没有严格的体系,在承接小学以培养写作情感和基本写作习惯为目标的基础上,着力于写作知识、策略的指导和能力的养成。七年级写作文体主要是记事、写人和抒写情感,同时体现过程性的写作引导功能。
以下对七年级与写作活动相关的单元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1.写作情感引导
七上第一单元:描绘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自读课文:《雨四季》。写作活动: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2.学会记事写人
七上第二单元:从不同角度抒写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自读课文:《金色花》《荷叶母亲》。写作活动:学会记事。
七上第三单元:记写童年和成长。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写作活动:抓住人物特点。
七下第一单元:记写人物。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写作活动:写出人物精神。
七下第三单元:记写“小人物”的故事,发掘平凡中的不平凡。自读课文:《台阶》。写作活动:抓住细节。
3.表现手法运用
七上第六单元: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自读课文:《女娲造人》。写作活动:发挥联想和想象。
七下第三单元:抒写家国情怀。自读课文:《土地的誓言》。写作活动:学习抒情。
4.语言表达训练
七下第五单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写作活动:文从字顺。
七下第六单元:探险和科学幻想。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写作活动:语言简明。
5.写作过程性指导
七上第四单元:从不同方面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作活动:思路清晰。
七上第五单元:描绘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表达欣赏、关注等情感。自读课文:《动物笑谈》。写作活动:突出中心。
七下第四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美德。自读课文:《最苦与最乐》。写作活动:怎样选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记写能力,但处于混沌初开状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喜欢书写自我情感和想法;反感千篇一律,崇尚个性鲜明。笔者认为七年级作文活动大略可重组为两类:一类体现写作进行时,如何选材,如何突出中心,如何表达思路清晰、语言简明和文从字顺;一类是体现写作内容,选择独特角度记事写人,抓住人物特点和精神,学习细节描写、情感抒写。
前一类不必专列,可贯穿在后一类的习作过程中,根据学生习作表现有效强化某一环节,何况写作过程管理具有明显的个性化色彩,不必按部就班。写前指导应重视培养构思能力、列提纲或打腹稿的习惯,讲评环节重视思路清晰、突出中心的有效策略指导。
二、组织群文,在自读和讨论中提炼策略性知识
以核心知识为定点,选择典型多元群文,开发可资借鉴的策略性知识,是决定习作指导有效性的关键。
比如“记写矛盾”这一核心知识,以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价值为起点,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有限与无限的矛盾……矛盾在哪里,问题就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作者记写矛盾,让读者看见矛盾,启迪思考,生成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发现矛盾,思考矛盾,能体现作者的眼光和生活智慧。群文阅读是“他山之石”,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创造。
群文选择,七年级学生以三至四篇为宜,多则难以驾驭,少则难以打开思路。
第一篇《散步》(莫怀戚),事件起因中暗藏矛盾发生诱因,重点记写矛盾如何解决,过程体现亲情和对生命的关怀。矛盾性质:生活中的简单愿望。
第二篇《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美]凯瑟琳·比恩,写矛盾的产生和发展,为矛盾解决做好铺垫。矛盾性质:代沟。
第三篇《母亲》(何家槐),冲突在不同生活场景中反复递升,只需向前跨出一步即可解决,但终究止步。矛盾性质:愿望和现实的矛盾。
第四篇《界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写矛盾的转化或深化。第一场景:上级禁令和士兵行为之间的冲突,以士兵死亡告终。第二场景:渴望自由与温情和战争的残酷的冲突。矛盾性质:人性和战争的矛盾。
四篇文章有四种不同的矛盾、四种写法。群文阅读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理解矛盾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明白不是所有的矛盾都能获得解决,作者没解决,读者或许能解决。有的矛盾纠结重重,解决过程也困难重重,带给人的思想和情感冲击同样重重;有的矛盾双方就是一种平衡,永远运动变化,永远不会消亡……
无数矛盾接踵而至,让人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下笔之机水到渠成。接着从四篇例文的共性和个性中受到启发,寻找合适的策略模仿写作。
群文阅读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使学生自主选择例文和丰富例文,选择能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有一定的规范依托于鲜活的样本,能降低入门难度;有创造的空间,就能多一些作者的个性和思考。
模仿是一条捷径,为避免模仿的刻板,可尽量提供不同的模仿样文,取法于样文的同时鼓励自由表达。
三、习作活动,培养写作的过程性管理能力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中有硬性规定:有独立完成的写作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过程性管理能力必须在反复实践中养成。因此,每一次习作练习,笔者都会相机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过程性管理策略。如“想象和联想”这一核心知识的教学,笔者依托于故事新编创作活动。第一组文章是自读课文《女娲造人》(袁珂)和《太平御览》的“女娲造人”选段,先请学生拟写自读课文思维导图(提纲):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怎么造人?比较古今故事,增加场景描写,以体现女娲的孤独和美丽;想象人与女娲的互动情境,凸显女娲的母性光辉;考虑阅读对象是少年儿童,删去原故事中的贫富等级之别。
构思过程不宜人人提前展示,有的学生是边写边构思,有的是在初创阶段要持续思考几小时,有的一旦定谱就失去了成篇的兴趣……因此,笔者在讲评阶段希望学生呈现构思轨迹。
创设场景过程中,哪些实写,哪些虚写,两者如何交互,思路如何贯通,需要反复斟酌。思考过程既有中心、思路、选材等一般过程性的写作智慧,也有文学创作的解码金钥匙。讲评课还可以做成访谈类节目,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是追问作者的写作过程,反思写作结果,交流修改建议,真诚对话,不着引导痕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