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难题怎么“破”
虽然知道技术与工程教育的种种理论,但对于中小学来说,如何具体开展技术与工程启蒙教育仍有困难,尤其是以下几个难题:
A.学校如何构建合适的课程群?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跨科统整 架构体系 博观约取
作为全国STEM教育领航学校和浙江省首批STEM种子学校,学校积极开展“技术与工程课程群”的建设探索,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迁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创新路径。
遵循“为理解而学、为生活而学、为学科而学”的跨学科学习理念,学校以三元智力理论为依托,基于项目学习,关注具备“真实性、劣构性、趣味性”特征的真实问题解决,建构了六大领域20余门课程组成的“技术与工程课程群”,跨科特色鲜明:从信息智能领域的“关怀与创造”“智能机器人”“创意编程”到航空航海领域的“海洋探秘”“跨洋航线”,涵盖智能与创新;从电子遥感领域的“电子百拼”“设计教学”到工艺人文领域的“陶艺”“木工”“布艺”,融合科技与人文。
结合学校特色,学校将“智能编程、遥控测向、奇迹建模、设计课程”等体现技术与工程维度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在拓展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中以学科实践和创新实践两种类型实施。
学校倡导学生运用工程设计思维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致力于探寻学生创造、分析、实践能力的长板。学习方式的变革源于教学形式的研磨,学校以“全域参与,多元跨界”明确教学特点,安排具有科学、信息、劳技等各工程技术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资源开发。开展“全景”教研,每双周四组织主题研修,开展技术与工程教学内容的轮流主讲,邀请教研员与专家进入课堂,以工程视角看问题,以设计思维求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每学期教师开展一次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项目尝试,研磨一堂课,撰写一个案例;学校至少提供一次考察、一次培训,为教师购买一本书。以“六个一”的形式,促进教师成为“技术的专家、工程的行家、自我提升的学问家”。
学校在关注知识的内化、迁移和重组创新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在设计并完成实践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其设计思维。如:“关怀与创造”课程引领学生以关怀之心发现校园中的真实问题,融合多学科知识创造性设计作品;设计课程在学习思维工具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游戏化设计……
如今,学校形成了适合技术与工程课堂的“观察发现、同理共鸣、创意设计、协同实践、交流迭代”的学习过程,以“作品、合作、知识掌握”多维度评价,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图谱,对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材料、美学、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实现了创造、分析、实践能力的启蒙。
(执笔:李一帆)
B.如何基于设计思维进行创造力培养?
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工具
设计思维是一套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它包括分析、创造的过程,以及一系列促进创新生成的技能。学校在STEM课程中关注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终指向创造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成立了项目组,引进专家共同研发STEM课程项目学习,规范课程管理机制,STEM教师团队固定教研、分享经验。课堂教学中采用协同教学的约课制,充分保证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面临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项目式的学习需要以设计思维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经实践,学校提炼出发现问题、问题定义、方案构想、模型制作、测试优化、展示交流等“六环节”教学模式。
如何借助设计思维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让学生有创新意识,学会以同理心去发现问题。设计始于对人性需求的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穿整个项目。基于对人的深入了解,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教育意义也才真正发生。
其次,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设计有效的思维工具。当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让他们理解:创意是一条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同时,提供给他们思维发散的工具,借助“635”法、强制类比法、思维导图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把想法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如定义问题需要有效的维度来规定。经过实践,我们确定了以下四个维度:人——为某用户思考;物——能联系到人与物体的关系;真实——问题与场景相关,真实存在;目标——考虑最终目标。同时,给出了问题定义的公式:我们该(如何),为(谁),做点(什么),好解决(什么问题)。
(执笔:陈燕燕)
C.如何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培养技术与工程素养?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梳理项目学习的“智造六环节”
未来学生既要有像设计师那样面向问题形成创意的能力,也要有像工程师那样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而这些技术与工程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去。学生在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长周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思路、体验过程。经过实践,我们总结梳理出了适用于学生工程项目学习的“智造六环节”流程图,包括成员招募、方案优化、绘制草图、绘制程序、动手成型、测试迭代等环节。
以“猜拳机器人”项目为例。首先引导学生绘制“石头剪刀布”的平面图案并转化为三维模型,学校做好模型的打印工作。接着通过两个小任务了解超声波传感器和舵机的使用方法,独立思考“如何随机调用舵机”“超声波传感器响应应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写出代码,集体讨论程序的内在逻辑,并画出流程图。然后小组合作进行项目安装、调试及优化。教师引导学生在“石头剪刀布”机器人外壳的选择上尽量本着低碳环保的理念。
该项目是较为典型的工程类项目,能让学生体会到典型的工程类STEM项目的实施流程。教师通过将核心任务拆分为子任务,并给出适当的支撑材料(图表或范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积极应对挑战的态度,以及技术与工程素养不断养成的过程。
近年来,学校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将技术与工程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并积累了一大批有趣的项目,其中“拐角防撞器”“坐姿提醒仪”“BMI体质测量仪”等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执笔:余国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