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官帽” 成“职业” 校长们为什么愿意为这场改革“代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张纯纯

“这场改革戳中了我们的兴奋点!”谈起两年前的校长职级首次评定,台州市金清中学校长黄兵海仍有些激动。2017年,随着台州市教育局正式发文公布校长职级首次评定结果,包括黄兵海在内的10位市直公办普通高中校长成为浙江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吃螃蟹者”。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导向非常好,它引导我们认认真真做校长,把自身发展好,把学校经营好。”像黄兵海这样,愿意为这场改革“代言”的校长还有很多——

不是“职务”是“职业”

安全管理、人事管理、德育工作、后勤管理、分配制度、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特色打造、发展规划、接受培训、处理文件……一直期待着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地的湖州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胡晓华在纸上一一列出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在他看来,目前的校长工作“千头万绪、无所不及”。

温州市洞头区实验中学校长纪玉丕对此深有同感。作为一名上任不到5年的年轻校长,在参加校长职级评定之前,纪玉丕常常会觉得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非常模糊,“好像在学校里什么都管”。

从按照工作年限、教育教学业绩、课题论文等情况进行个人申报,到校长述职答辩,再到职级评定委员会的考核评鉴,纪玉丕发现自己的角色定位逐渐清晰起来,“当校长不再是一种职务,而是独立的职业并且有自己的职业成长阶梯时,校长的专业性、学术性和权威性也会随之而来”。在洞头区的中小学校长职级首次评定中,纪玉丕被评为二级校长。随后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3年后的职级评定中成为一级校长,“一个积极向上的专业型校长,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至2018年年底,作为我省试点区域的温州市完成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像纪玉丕一样完成首次职级评定的校长共有1000多人。

“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后,所有的校长都处在了公平竞争的位置,不论学校大小、学段高低,只要办好学校,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就能取得相对较高的职级。即使是农村学校的校长,也可以成为高级或是特级校长。”温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小学校长庄明贵在首次职级评定中被评为一级校长,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他坦言,现在的工作“有盼头”,但也有“危机感”。

“在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职级降一档,不发当年度职级奖励。”

“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的,免去其校长职务。”

“被认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校长,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

……

这些都是庄明贵的“危机感”。“在这样一个‘能上能下’的制度下,每位校长都会拼命学习、努力干事,去提升自己、发展学校。”庄明贵说。

不要“官帽”要“专业”

短短15分钟的答辩环节,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校长陈加仓却前前后后准备了几个月。

“面对台下省内外的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要讲什么、怎么讲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考验。”重要的政策文件翻来覆去地阅读,学校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核心素养的资料逐步完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成绩反复梳理。陈加仓说:“别的都不提,光是梳理提炼这些材料对校长们来说就是一个专业提升的过程。”

而在黄兵海的眼里,不论是职级评定还是年度考核,更像是校长的一个“承诺会”。每位校长都必须针对学校的自身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特色发展目标及达标方案。“当你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展望时,就像是许下了一个承诺,你也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实现它。”黄兵海说。

台州市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主要从教育理论、学校管理、教育工作、工作实绩4个方面来考核评价校长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台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处长李士安介绍,“考虑到各学校的办学基础与条件不同,校长的办学难度不同,我们在评定时会根据学校的生源、师资、规模、原有教育质量定位进行难度系数的一个判断。简单来说,我们考察的是一个校长能在原有的办学基础上带来多少新变化。”

“在整个评定过程当中,工作实绩是我们最看重的。”作为职级评定委员会的一员,温州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潘建中认为,有些校长擅长讲,却不擅长做,但不论一个校长的办学理念讲得多好,发展不好一所学校的校长就是不称职、不优秀的,“这就要求职级评定委员会的构成必须多元化”。潘建中提到,一个多元化的职级评定委员会其成员既要有来自其他地区的专家,也一定要有熟悉本地区情况的校长。

余姚市凤山小学校长钱时森还未参加过校长职级评定,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校长职级制评价程序是否客观、公正、科学。“评价校长在哪一个等级,要看校长在任期间给学校带来哪些有助于学校发展的新东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没有提升,是否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是得到质的提高。”钱时森希望,“应该委托专业机构对校长进行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评价,所谓局外人评价教育。”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最大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级和评定,特别是当面临多个不同学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时,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进入能够使得校长职级制改革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从而有效促进职级制改革的推行。”李士安说。

不愿“被动”愿“自主”

“真正给校长带来压力的并不是述职答辩,而是教师和学生对校长的满意度。”黄兵海介绍,在办学满意度测评环节中,职级评定委员会会听取教职工和学生对校长的评价,其中参加教职工评价的人数不低于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总数的85%,学生评价则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测评,“在专家们对你进行打分之前,首先要看看教师和学生给你打多少分”。

“校本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关心师生身心健康方面”“教师的凝聚力与工作态度”“家校联系、合作方面”“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安排方面”……这份面面俱到的“考卷”对校长而言并不简单。

“这其实迫使校长不能再做‘等待型’或者‘跟风型’校长,而是一定要按照学校实际,去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面对2015年刚成立的学校,陈加仓在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上下足了功夫。24馆德育课程体系结合温州智库资源,努力做到“创每个孩子回味一生”的德育教育;“三界四步”大境脉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个别差异,让不同学科教师走进同一课堂,实现优质教学的最大化;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跨学科课题从1.0发展到4.0,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职级制改革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校长们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陈加仓说。

如今,随着温州市、台州市、丽水莲都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浙江校长们在期待着校长职级制的真正落地。

“希望副职校长也可以纳入到校长职级评定中来。”

“未来,校长与教师能双轨制晋升,双赢!”

“完善校长培训制度,让更多校长能够顺利‘升级’!”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