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体教育:打造区域德育新样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黄 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下城教育以新集体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精准德育路径,以优质均衡为标准,力促全区教育实现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新集体教育是指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以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以构建传统班集体加动态集体群落作为载体,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实践中创新集体主义教育路径,培养有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的下城学子。

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17年,杭州市下城区与中国教科院签订第三轮合作协议,促推集体主义教育“新实践、新模式、新探索”。今年5月,下城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下城区推进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2019—2022)》;随后,中国教科院、下城区委宣传部联合召开“新时期集体主义教育传承与发展”发布会,启动“新集体教育”行动。“新集体教育”凸显新时代“集体教育”三个“新”。

组织新——愿景归合加速容融

区域引导各中小学以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多元协商为原则,形成“班级—年级—校级”多层次、“学生—家长—教师”多主体的动态集体,在强吸引、乐参与、高认同的集体中,凝聚人、培养人、发展人。

新集体教育还突破传统集体模式,拓展包括学习组织与社团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等在内的现代共同体。“双新小候鸟驿站”是唐西胜名师智慧空间站团队组织发展的新集体。孩子们来自祖国各地,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单位。在打造团结、合作、友爱、奉献的新集体过程中培育能奋斗、服务、创新的孩子,也培育责任、担当、奉献的青年教师。“卫星班”是普特学校共发展新集体。健康实验学校与江心岛小学通过“走校制”新集体融合教育方式,使特殊儿童得到尊重、平等与社会性发展,使普通学生学会包容、开放与责任担当。

内容新——多元协商共铸理想

新集体教育是新时代对传统集体主义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在坚持集体利益为先的基础上,关注个体权益、尊重个性发展,培育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以“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是科代表、班级人人是主人”为特征的班集体治理体系中建立起全员导师制、学科代表制、学习合作制、小小先生制等全员、全程、全学科育人机制,形成“亦师亦友、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以包容、共治、协商为行动理念,融合社会资源,助力集体教育。遴选区域内及周边第二课堂教育资源,率先推出“集体教育馆校共建”模式。投入600余万元,建成长庆、文晖、朝晖街道“青少年空间”,统筹全区社团资源,建立38个新集体教育优质体验点。在体验点实践活动中融合个人成长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为一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满足个性发展,获得生命成长。

形式新——集体认同入心促行

探寻集体教育新时代内涵,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通过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等多种形式,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互动新集体教育课程体系。

深化劳动教育,开展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加强研学,推进“一天集体研学”课程,形成背景阅读、场馆提示、拓展践行等研学方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STEM课程,致力于全面培育师生的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创新意识。以新技术打破空间地域限制,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名校、名师、学者、专家、智慧家长资源,研发建成“武林家长智库”,破解家校互动难题,实现家校共育新集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