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浮萍、看水葫芦、捉蝗虫、抓蟋蟀 古村、湿地、河滩成了研学大课堂
□本报通讯员 韩增伟 任文林
都说湿地是地球之肾,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调节径流,调节小气候……那么湿地的科学定义是什么?湿地里会有哪些动植物呢?近日,上海新纪元武义双语学校100多名小学生来到武义县城西北8公里的履坦镇坛头村湿地公园一探究竟。
入秋以来,各地的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研学活动。充满野趣的乡村、山谷、河滩,成了研学实践的热门地点。“研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是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的研究性活动,而不是以往单纯的春秋游。”该校副校长巩美英这样认为。
揭开水葫芦的秘密
履坦镇坛头村自然环境优美,有大量的古民居;村口是典型的河滩湿地,山水相依,充满自然野趣。融合“生态美”与“人文美”的坛头湿地,成了当地学生们研学的好去处。
在坛头村的宾德堂古民居,教师开始上课了。
一路看过的浮萍、水葫芦、菱角、睡莲等浮水植物,水花生、茭白等挺水植物,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一一在课堂上重新展现出来。
水葫芦学名叫美洲凤眼莲,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它叶柄上那个圆鼓鼓的气囊十分感兴趣。一刀切开,学生们发现里面都是海绵一样的东西。“老师,我知道了水葫芦容易浮在水面上的秘密了。”学生小陈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在科学课上刚刚学过,空气也是有质量的,但很轻很轻,所以是气囊里的空气帮助水葫芦浮在水面上。”
“其实不仅我们人类要呼吸,植物也要呼吸。那么植物呼吸有鼻孔吗?”探究水葫芦的秘密还没有结束,高潮还在后面的观察气孔。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撕开水葫芦叶子上薄薄的透明表皮,用镊子将其转移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水葫芦的鼻孔,不,是气孔!”学生们欢呼。“我们还要拿其他陆生植物与水葫芦的气孔进行对比,得出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在气孔分布上的区别。”授课教师介绍。
湿地课堂大融合
室内课堂一结束,室外自然博物学课堂又拉开了序幕。一路走去,一路长新知:高大的马尾松、半黄半绿的银杏、挂满枝头的火棘……
俗称“胭脂果”的商陆这段时间刚好果实成熟,带队教师告诉学生,这在古代是女人们的“天然化妆品”。于是,爱美女生的指甲秒变胭脂色,调皮的男生涂红了别人的脸蛋,学生们的嬉笑声回荡在树林中。
种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0亩松林里中多种藤本与低矮植物共生,仿佛是生物基因库。学生们或摸摸毛糙的松树皮,或看看展“翅”飞蹿的小松鼠,或捏捏黄澄澄的野瓜蒌,或登上高高的观鸟屋寻觅鸟儿活动的踪迹,或一个个趴在草丛里捉起蝗虫、蟋蟀、螳螂……
累了,学生们就一起坐在林间草地上,开启一场特殊的猜谜语活动。只见一位学生根据生物观察记录单读出记录的某种生物的特征,然后让大家猜猜描述的是什么。
如果说湿地研学仅仅是科学课的延伸,那就错了。这不,数学题目来了,要求学生们计算这片树林里有多少棵松树;而后语文教师登场,让学生们用各种词语来形容湿地的景象;英语教师则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各种昆虫的英文名字。
“可以说,这是一场多学科融合的有效研学。”巩美英认为,研学活动关键在于活动内容的综合设置,“不管是远赴加拿大、英国等的国际营,还是赴上海等的都市营,拓宽学生视野,实现活动生动、学习有效的研学旅行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