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要找准“落脚点”
□陈文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有了很大发展。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留学生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留学生数量的日益庞大也对相关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此前,教育部专门制定《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趋同化作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给各高校指明了方向。然而,如何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找到“落脚点”,还需要高校结合实际,加紧探索步伐。在笔者看来,高校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顶层设计。当下,留学生管理服务大致有三种典型模式:一是完全实行外国学生管理服务模式,招生、管理、服务和经费都在高校国际处或外事处,根据留学生专业情况委托不同学院培养,根据课时费划拨任课教师经费,这种模式适用于招收留学生工作刚起步、留学生人数相对比较少的高校;二是推行半趋同化管理模式,成立国际教育或交流学院,负责国际学生的招生、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经费的划拨,同时负责一年级留学生汉语、中国文化、中国概况等通识教育,专业课程讲授和教学区管理由专业学院负责,这种模式适用于留学生规模少于1000人的高校;三是实现趋同化管理,由专业学院申报招生计划给招生工作部门,招生工作部门对留学生的申请资格进行初审,反馈给专业学院进行录取确认,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全部由专业学院负责,这种模式适用于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学生规模超过1000人的高校。留学生管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固然有学生规模的因素,但更是取决于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和留学生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选用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机制层面进行创新和完善。
第二,要加强校内外联动。高校留学生管理系统是由相对独立的多个单位组成,校内涉及外事、教学、教务、学生教育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单位,校外涉及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趋同化管理要求校内外相关部门要按照趋同于中国学生管理的要求和模式对留学生开展管理和服务。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在一些高校还存在一定的阻力,比如校内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相关部门认为“中外学生有别”,在相关职责落实上还有推诿扯皮现象。留学生教务系统、管理服务系统未能顺利融入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大数据。校外业务部门也认为管理是“外事、大事”,对留学生的监管责任时有“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情况,对高校留学生管理服务的指导相对不足。因此,校地相关单位要严格依照《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规定,形成“校内共培共管,校外协同共振”的和谐氛围,把教育部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着重提升队伍建设能力。留学生师资和管理干部是来华留学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当前,高校里的留学生专任教师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干部也主要是“海归”或有英语学习背景的相关人员。他们的语言能力比较强,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然而,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师资和管理干部在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因此,高校要自创留学生师资和管理干部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两支队伍的跨文化和趋同化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效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