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间革命”为了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李 平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初中分校的行政楼原本位于学校的最北边,这学期却被腾空了,校长及管理层统一搬到几幢教学楼正中央的大开间办公。

9月以来,一场校园“空间革命”在瓯海区67所公办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初中分校校长谷建伟说,借改革东风,学校第一时间完成了办公室空间变革,撤销校长室、副校长室,增设公用的谈心室,并着手将空出来的行政楼改建成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行政楼距离教学楼有5分钟的路程,而课间只有10分钟。原先师生想去行政楼办点事,即使一路小跑,时间也未必够用。”谷建伟深有感触地说,不要小看办公室的简单改变,不仅实现了中小学校园内的“最多跑一次”,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联系也更为紧密。尤为重要的是,此举倒逼学校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学会以“蹲下来”的姿态深入学生、深入家长。

起初,有人对改革不理解,不时传来一些诸如“校长从独立办公室换成大开间办公,是不是在搞形式主义”“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根本走不远”等质疑声。但随着改革的推进,质疑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家长们的点赞。

“瓯海区此次开展的‘空间革命’,是对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深化,旨在进一步去行政化,淡化学校行政色彩,实现校长由行政本位向专业、学术本位转变,促进学习管理者专注于教育事业本身。”瓯海区教育局局长金朝辉介绍,从2018年开始,温州全面启动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瓯海区要求撤行政楼、校长室,实行团队融合办公,只是这场改革的外在形式,核心是为了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教育生态。

也就是说,重构办公室空间布局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瓯海区要求各中小学本着“学生第一”“去行政化”“重心下移”的原则,实现课堂组织形式、师生角色定位、学校治理方式及行政管理职能的“重构”,突出学校教育的专业功能,一切教育活动均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办公室“下移”之后,校长们把精力越来越多地放在思考如何真正把学生放在学校的最中央,真正让教育理念、环境、内容等为学生发展服务。南仙实验小学开始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比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大型活动,会向学生征集点子,做到人人参与。本月初,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开展了“校长来我家”月走访活动。一路走来,校长孙丹一行人也收获了一路好评。

校长要随时倾听师生、家长的心声,副校长要兼任中层或年段组长,学校管理团队必须兼课、研究教学,教师享有更多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学生成长的权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人人出力,并参与到一些学校事务的管理中去……随着重心下移,各校渐渐从单一垂直管理,走向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并实现了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在金朝辉看来,所谓的“重构”,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也是教育局与学校之间关系的重构,要从管得太多,管理越位、错位到为学校松绑、为教师减负,扩大学校办学和用人自主权,而这也正是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核心。

为此,瓯海区撤销派出管理机构,确定了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新桥中学、温大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等13所学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试点学校,可自行评审、自主聘任中初级职称教师。同时,修订完善了新招聘教师配置到岗、区内流动等工作实施方案,把用人自主权交给用人单位。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案也在加紧制订中,通过优化评价机制,确保改革成果落地生根。

“改变的是学校的物理空间,体现的是学校治理的超前理念,收获的是教育短板的快速补齐。”对这场改革,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孙芙蓉如是评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