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主义,打造思政金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强调“思想政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扣好青年学生“第一粒扣子”主载体的高校思政课,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诠释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和坚定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内多所高校的一线思政课教师。

发掘各类资源,丰富“爱国”内涵

从凤阳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到库布其治沙奇迹,再到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嘉兴学院新开的必修课“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的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徜徉在共和国历史的长河中。“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讲透爱国主义的内涵,需要结合历史发展的脉络。”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惠芬告诉记者。

在回眸历史中反观当下,是许多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今年,革命英雄家书就成了温州大学思政课课堂的新素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朗读家书、参与课件制作等方式,了解先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因何选择舍生取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虽然是在讲历史,其实都可以和当下结合起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范江涛认为,“比如在五四运动一百年周年的时候,就可以讲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课堂外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也可以与课内实现联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在其主讲的形势与政策课上精心准备了一部红色串烧视频,时长1小时的视频精选了70部影视作品的经典片段,浓缩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岁月。王庆文表示,将多部影视作品剪辑到一起,在内容和节奏上更加紧凑,更能增强感染力。不仅如此,他还在课堂上唱起《毕业生》《绒花》等歌曲,让课堂变得“绘声绘色”。在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们把写中国近代史纪录片、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等列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实践项目。

据了解,我省高校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中有不少是利用了身边的红色资源。比如,温大教师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带学生前往温州当地的抗倭遗址永昌堡,在讲解中启发学生感悟爱国情怀。在浙江万里学院,很多学生投身军旅,并在部队立功、入党。该校通过青春诗会、红歌会、学子讲坛等形式,将榜样的力量化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创新教育形式,“精神”入脑入心

“除了讲解课本里的知识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很多种形式。”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教研室主任项淳芳认为。在温大,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延伸,还有两项思政类赛事——思政理论知识竞赛和思政风采大赛。“爱国主义作为这些活动的主旋律,有很多相关内容被纳入其中。”项淳芳介绍。比如,在知识竞赛中,会有背诵爱国主义诗词及时事政治知识的环节。在思政风采大赛中,学生们会把钱学森、黄旭华等爱国人物的故事搬上舞台。“活动覆盖面广,学生对这种形式也喜闻乐见。”项淳芳说。

“要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还需要具体的案例或话题讨论。”许惠芬很看重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她曾经把“一出国就爱国”等话题拿出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还让大家阅读钓鱼岛事件和萨德事件的相关材料,比较和评述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爱国、理性爱国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认识。”许惠芬说。

要把“爱国”讲得让学生乐于接受、引起共鸣,还得思政课教师去花更多的心思。范江涛告诉记者:“思政教师可以尝试透过年轻人的话语体系或用他们熟悉的故事来讲好爱国主义。”他本人就在课堂上尝试通过穿越剧等形式,让学生对历史环境有更多的代入感,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又如,他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探究该领域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经历的变迁,从而见微知著。

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呈现出更鲜活的面貌。比如温大马院的教师们会根据授课对象专业的不同,介绍相关专业爱国人物的故事,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多结合所学专业、未来从事职业来展开爱国主义相关话题的讨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