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综合治理,办好每所学校
本期嘉宾
郑建海: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马冬娟: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副主席、
西湖区教育局局长
杨林峰:海盐县教育局局长
林建峰: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
党委书记、局长
费 蔚: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
主持人
言 宏
主持人:要做到校际均衡,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需要区域层面的综合治理,特别是需要建立生态发展的机制。对此,你们有何思路和建议?
马冬娟:区域层面的校际均衡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状态,需要生态发展的机制。校际均衡需要区域行政主管部门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在推动现代治理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学校这个办学主体在追求教育品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实现基于学校校情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现代治理,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区域层面要确立公平优质的教育信念,基于标准,鼓励特色生长。教育治理过程中,要减少横向比较,因为评价的过程中,容易把教育质量指标化,在表扬一批学校的同时,打击了一批学校,也给社会制造了一种质量不均衡的表象。
郑建海:要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需要着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信息化共建等“三化”策略,全面推进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和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计划,深化打造“新优质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要改变思路,创新评价方式,鼓励不同的学校特色发展,打造“新优质学校”就是一种好尝试。“新优质学校”指原先办学基础较差或一般,通过“项目化推进”,在原有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课堂变革、作业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等领域寻找切入点和突破点,通过行政推进、专家指导,学校自主开展改革创新,明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成效、办学水平。
费蔚:要加强系统设计,完善帮扶机制,优化评价手段。立足区域实际,从学校布局、资源配置、教师交流、特色培育、集团化建设、激活办学动力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注重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为推进区域优质均衡搭建起“四梁八柱”。依照补偿性公平原则,对薄弱学校、新建学校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在办学经费投入、优质资源引进、骨干教师交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尊重办学起点,多一把尺子丈量学校,通过增值评价、发展性评价,激活学校自我发展动力,推动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通向教育优质均衡的路不止一条。每个区域有独特的成功做法,请分享一下。
马冬娟:要实现区域持久的均衡,就要形成促进区域动态均衡的机制。这种机制就好比一个“连通器”,使得连通的容器中的水面都在一致的高度,通过这种机制促进和鼓励教师、校长开展校际交流。比如西湖区不断优化和推进集团化办学就是一种“连通器”,从原来名校连锁办学(品牌学校办新校)、名校集团化(多所学校并行发展)到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品牌学校和普通学校互动),直到现在的集团化办学(多种形态的集团化办学并存),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区域所有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这个过程实现了校际连通,实现了文化再生,实现了质量优化和提升,最终实现了全域优质的目标,促进校校均衡。
杨林峰:海盐县聚焦学校携手同步发展、师资优质融合发展、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三大发展要素,做到城乡学校硬件配置一个标准、构建“组团发展”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携手“同步课堂”、深度推进教师县域流通、建立“学校干部统一调配”机制。打造“1+X”7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形成共同体发展“制度链”“人才链”“资源链”的“三链”结构,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组团式”新型集团发展模式。
费蔚:重点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江干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经历了从“依校施策”到“依片施策”的过程。在“名校+”的基础上,江干区采用“依片施策”思路,即通过统筹一个区块的教育内外部资源,来促进区块整体提升,从而带动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把它叫作“新共同体”。“新共同体”形成了5类模式,即名校新校共同体、教师研训共同体、区域联盟共同体、院校合作共同体、委托管理共同体。以院校合作共同体为例,2007年至今,江干区先后引进省内外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院校合作,逐步形成以一个区块为单位,高校、政府、社区、中小学校多元参与,协同发展的“合作共同体”,实现区块内所有中小学全覆盖,以求教育质量全提高。
郑建海:2017年以来,温州市人民政府将全市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履职业绩考核。温州市教育局连续两年将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列入重点调研课题和攻坚项目,提出创建100所乡村“小而优”学校计划,致力打造乡村学校提升的区域样本。聚焦“小而美”,办学环境得到新改善;聚焦“小而精”,办学内涵得到新提升;聚焦“小而专”,师资队伍得到新加强;聚焦“小而特”,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温州市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基础设施标准和特色校园文化提升计划,进一步优化校网布局,追求校园环境“一校一特色”。组建乡村“小而优”学校区域联盟,努力推动所有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明确到2021年,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
林建峰:坚持把做优做强乡村学校作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要之举,把乡村学校“乡土味”“小班味”“家园味”的“三味”教育特色品牌作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关键之举,把做优做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作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核心之举。县领导兼任“特邀督学”,覆盖全县所有学校,及时协调破解乡村学校发展难点。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流动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等独特阵地,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根据乡村学校班级学生数少的实际,推行教室空间区域化管理、课堂分组学习、教师分层教学、作业面批辅导、学生多元评价的模式,推动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让乡村孩子不再向城区学校择校。
主持人:未来,争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有何新思路?
费蔚:随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学校自主建设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也逐渐从外部资源依赖过渡到内生动力激活,“依需施策”成为下一阶段促进优质均衡的主要抓手。“依需施策”是指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或关注的领域、项目,学校在教育局的协调下,自主组成集群,成为教育“合伙人”。集群中的学校共同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共商共建共享,形成遵守契约与尊重自治相结合,多元民主、合作共赢的治理体系。这一模式中,教育局以提供服务为主,将治理重心下移,重在激活各校内生动力,鼓励集群学校自主创生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精准化、精细化的发展需求。
郑建海:温州市将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深入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推进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品牌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同时推进骨干教师和校长的交流,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研究制订乡村教师建设计划,着力提升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素养,不断提升乡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