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慈溪市耕民初级中学 张建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很多语文教师已开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但审美教育的落脚点在哪里?从中学生的现状来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和完善人格。

一、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人生观

越来越多事例证明,如果放任一些不良人生观在中学生的思想中蔓延,势必会影响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1.心态消极,浑浑噩噩。有的学生对人生、社会抱悲观态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于是乎,他们在学习上漫不经心,在生活上松散拖沓,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责任感。人际交往上独来独往,对他人漠不关心,更谈不上交上挚友。一句话概括:什么都无所谓。

2.享乐自私,游戏人生。此类学生满足于视觉幻象,沉湎于物质追求。他们或陷于言情、玄幻小说,想入非非;或一味追星迷星,把偶像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或上网聊天、打游戏,走火入魔;或吃喝玩乐,以至于忘记学业,忘记回家。老子说:“甚爱必大费。”耗大量时间、精力于无意义的事物,必消磨斗志,缺乏追求人生目标的动力。

3.冲动自虐,爱走极端。应试教育的重压、家庭教育的错位,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一些中学生自尊心过强,性格叛逆,受不了小挫折和打击。有些学生因为一次考不好或者教师批评、同学嘲弄、家长责骂而一蹶不振,有的甚至一时冲动而自虐。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能够把审美与育人结合起来,通过“美”的渲染,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体悟生命的范本——文学作品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美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体悟生命的范本。那里有优美的风景和人性,有美丑交锋,有人生悲喜,也有荒诞和幽默……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情感激荡。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出的爱国之情、冯骥才《珍珠鸟》中倾注的对小生命的关注、朱自清《背影》中所包含的深沉父爱、魏巍《我的老师》中所充溢的满满师生情,以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匡时、忧国忧民的思想,都是绝好的教育资源。学习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使人志向高远、胸怀旷达、德行高尚。

事实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活动,应该包含两个过程,即“品文”与“悟道”。品文是切入点,悟道是落脚点。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作品对认识生活、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作用,展开富有生命体验的对话、沟通、合作,带着学生走进美的世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熏陶与审美愉悦中进行人生思考,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三、《春》和《背影》的审美教育

《春》和《背影》都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前者体现自然之美、生命之珍,后者体现人性之美、亲情之切,是很好的审美教育范本。通过这两篇作品的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作者个体的思想情感体验中超越出来,上升为对生命存在的关注与体认,最终指导自己的人生。

1.《春》的审美落脚点在于:帮助学生通过“春”去感受新生命的勃勃生机,唤起学生对新生命的挚爱与珍惜。

创设审美情境:通过配乐诗朗诵,营造出审美氛围,把学生引入绚丽春色中。

领略美的画面:以抒情的朗诵为主,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走进每一幅春之画。修辞、结构方面的知识只要轻轻点到,切忌把美的对象肢解成知识零件。

渲染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未来的憧憬。

变想象为现实:把课堂搬出教室,带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享受艺术美和生活美带来的愉悦。在这种场景下,教师可以很自然地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价值、理想前途。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和人生观有问题的学生走在一起,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鼓起勇气,振作精神,去迎接新希望。

2.《背影》的审美落脚点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体味父子骨肉深情,感悟并确立关爱他人、珍惜与尊重所有生命的人文精神。

体味人性之美。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感人细节,点拨“爱”是双向的,既有父亲对儿子最朴实、最自然的爱,还有儿子由对父亲的“不屑”转变成“感动”,说明儿子对父亲饱经沧桑、曲折人生的理解和尊重。

由作品反观自己。请学生叙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父(母)子情,点出“可怜天下父母心”。提醒学生平时不能把父母的情意当作理所当然,而应重视体味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所蕴含的爱意。

发掘深层次人性美。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对生命的热爱与关怀,既体现在对个体生命的珍惜与热爱,更体现于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平常生活中碰到的人际关系,诸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之间的情缘,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如此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体验,从而确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语文教材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制作”的范文,它们的美质是丰厚的,美因子是丰富的,是教学中极为活跃的要素。语文教师们要充分借助范文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